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传播效果的概念(新闻传播学)
1.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既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
双重含义:
1)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微观);2)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直接间接、有意无意、明显潜在)和结果的总体(宏观)。
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尤以大众传媒的活动对社会的运行、变化和发展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为主要考察对象。
2.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一—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一—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和感情变化;
③行动层面一—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3.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一—也称“视野制约效果”,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一—形成和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通过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一—“地位赋予” 功能。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
4.传播效果的类型 P·戈尔丁英国学者依据时间和意图
①短期的预期效果(个人的反应、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
②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无关,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觉反应,有益或有害);
③长期的预期效果(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知识的传播,推广和普及等);
④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产生的综合或客观效果,个人社会化、媒介的社会控制、媒介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