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2019下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稿

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0-01-08 13:14

收藏

  2019下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稿

  1.题目: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

  2.内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基本把握文章脉络;

  (3)适当讲解文言知识。

  【试题解析】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2.教师检查自读效果,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

  (3)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期”:满一年。“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7)一词多义

  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朝拜。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朝廷。③朝服衣冠。朝:早晨。

  诚: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确实、的确

  (8)古今异义词

  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3.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读通课文。

  (二)了解内容

  1.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要求:指名回答

  明确:大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2.提问:具体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要求: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明确: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提问: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

  明确: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3.提问: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要求:反复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4.提问:讽谏结果如何?

  要求:学生交流,归纳概括。

  明确: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四、巩固小结,提升认知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学生从文言词汇、课文内容、劝说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板书设计:

0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