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科技时代的伦理构建(哲学)
第一节 科技活动的职业伦理要求
(一)科技活动的社会规范与伦理考量
科学的社会建制及其目标
科学的社会建制:指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
科学社会建制目标:即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一般分为三种:追求知识、追求功利、爱好科学。
科技伦理问题: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生命伦理问题和转基因技术问题。
(二)科学的职业伦理与科研的伦理原则
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
客观公正性原则:科学活动应排除偏见,避免不公正。这既是认知进步的需要,又是人道主义的要求,反映了科学与伦理的内在统一。
公众利益优先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科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伦理甄别的最高原则,可以对某项研究发出暂时或永久的“禁令”。科学应该是一项公共福利和生存环境可持续性的事业。
第二节科技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和新向度
(一)规范性研究及其结构化
规范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规范性研究就是从理论出发看待一个事物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
(二)特定冲突与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科技伦理分析的三个方面:技术风险一效益分析;社会利益格局分析;文化价值分析
(三)不同层面的科技伦理问题
科技共同体内的伦理问题:其实是科学家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科学家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一员,必然要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科技共同体的某些特殊规范,不能违背科学研究精神。然而科学家具体因为各种因素,违反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伪造学历;②伪造工作经历;③抹杀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④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⑤抄袭、剽窃他人成果;⑥一稿两投,甚至多投⑦强行在自己并无贡献的文章中署名;⑦为商业广告做不切实际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