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每日一练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10月14日)

安徽华图 | 2020-10-15 14:06

收藏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10月14日)

  1.

  下列关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逐渐减小

  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量在不断扩大

  D.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分别是:坚持以热爱( )为荣、以危害( )为耻,以服务( )为荣、以背离( )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A.人民 人民 祖国 祖国

  B.祖国 祖国 人民 人民

  C.人民 祖国 人民 祖国

  D.祖国 人民 祖国 人民

  3.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本质主要包括(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古代思想家史伯提出“和实生物”,“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该观点属于( )。

  A.多元论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5.

  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答案与解析1.答案: BCD

  解析:

  人类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于人类的反作用不会越来越小而是与人类对于环境的作用一致。所以A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加深,与环境之间的交换扩大,利用自然的范围也在扩大,故正确答案为B、C、D。

  2.答案: B

  解析:

  八荣八耻——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故本题选B。

  本题相关知识点: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简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

  3.答案: ABCD

  解析: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正确答案为A、B、C、D。

  本题相关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答案: C

  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假想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本题中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土、金、木、水、火都是假想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A选项对应正确:“士别三日”出自于《三国志》,意思是指人离开后不久。全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表达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深刻意思。

  B选项对应正确: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C选项对应正确:同样是饮酒,利用不当可致“战败弃城”,利用得当则可“战胜得利”,体现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D选项对应错误: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望梅止渴”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