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银行招聘备考资料

首页 > 金融银行 > 备考资料

2021年5月21日银行校园招聘每日一练(一)

华图银行招聘网 | 2021-05-21 09:00

收藏

  为帮助考生打好基础,华图教育安徽金融银行提供2021年银行校园招聘每日一练,更多备考信息尽在华图教育安徽金融银行或下载华图在线APP。笔试备考中,您可以通过(机考模拟系统)刷题,提高你的备考成绩。

  1.(1)国庆期间,来景区游玩的人_______、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恰逢第三届国际书香节,赞美自然的书不敢说_______,数量也是多得惊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摩顶放踵 汗牛充栋

  B.摩肩接踵 学富五车

  C.摩肩接踵 汗牛充栋

  D.摩顶放踵 学富五车

  2.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1)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2)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

  (3)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4)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为庄重严肃的感觉

  (5)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为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6)“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2018-邮储银行春招】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4)(2)(6)(1)(5)(3)

  B.(3)(5)(4)(1)(2)(6)

  C.(6)(4)(3)(5)(1)(2)

  D.(4)(3)(5)(1)(2)(6)

  3.1)为了让儿子不承担刑事责任,免收牢狱之灾,母亲_______儿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并出庭作伪证。

  (2)在张伯驹的大力撮合下,潘素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画作常常有张伯驹的诗词书法,可谓是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篡改 相得益彰

  B.篡改 珠联璧合

  C.窜改 相得益彰

  D.窜改 珠联璧合

  4.当前日本经济刚刚走出通货紧缩,9月份日本核心价值消费物价指数为0.7%,能否稳定在这个幅度尚存疑问。另外,日本的国债市场名存实亡,私人机构不购买国债,完全靠央行购买,国债收益也非常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0.7%。过去两年,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量化宽松支撑,结束量化宽松就等于病未治好就停药。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日本将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是毫无疑问的

  B.日本面临通货膨胀的局面

  C.日本国债市场处于干崩溃的边缘

  D.量化宽松政策是治愈日本经济问题的良药

  5.(1)山峦起伏就像是舒缓柔美的曲线,寻找一块土地坐下,眺望远方,所有的浮躁顷刻间都_______。

  (2)限制小排量车,就是限制大多数人用车,虽然这么做是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但这显然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烟消云散 背道而驰

  B.涣然冰释 背道而驰

  C.烟消云散 南辕北辙

  D.涣然冰释 南辕北辙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1)句,“摩顶放踵”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文句说的是游玩的人多,应选“摩肩接踵”,排除A.D。(2)句,“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只能用于人,不能用来形容“书”;排除B。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按照时间顺序,应先介绍现在的发展,(4)作为首句恰当,排除B.C。(3)中的“实际上”引出“经”“纬”,(5)进一步介绍“经”“纬”的关系,强调“经”的重要性,(3)应在(5)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D。

  3.【答案】B。解析:(1)句,“篡改”的对象一般是理论、政策、历史、学说、精神等较重大的事物;“窜改”的对象则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例如文章中的文字、数字、文件、古书、成语等。由句意可知,修改的对象非常重要,应选“篡改”,排除C.D。(2)句,“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前者强调配合,后者强调结合。句中两人不单单是配合,而是几种艺术的结合,应选“珠联璧合”。故本题选B。

  4.【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日本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国债市场部景气等,最后总结日本经济增长主要靠量化宽松政策,如果结束量化解决不了经济问题。D项与文段总结的观点一致。A项的“继续执行” 从文中推不出,B项与文意相悖,C项只是文段列举的一个日本经济问题。故本题选D。

  5.【答案】A。解析:(1)句,“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通常用多人,而非个人的浮躁情绪。排除B.D。(2)句,“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多用于个人或个体,句中涉及的是两个事物,排除C。故本题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