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技巧

首页 > 安徽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备考技巧

2022年每日热点:治好“996”这场“过劳病”,仅有呼吁是不够的

安徽华图 | 2022-02-14 14:49

收藏

治好“996”这场“过劳病”仅有呼吁是不够的!

  热点事件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近日表示,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996”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

  近年来,因“996”工作制猝死、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公众和媒体批评“996”的声音也从未停止。但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日益常态化。

  尽管我们早就清楚“996”会损害劳动者权益,也无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全社会对于“996”的抵制却一直停留在呼吁阶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各方观点

  @半 月谈:在人口红利的尾声阶段,强推996是一柄双刃剑,以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员工,必然透支未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青年网:要让“996”不再猖獗,监管必须动真格!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应出台具体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让劳动法在“996”这类畸形加班文化面前显现出足够的震慑力和约束力,而不是仅仅在纸面上空转。

  @腾讯网:有着多重负面影响的996工作制和过度加班,已经到了必须惩罚的关键时间节点,受到处罚,是理所应当。治好996这场过劳病,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上海市政协常委陆敬波:我国劳动法在设计上对“996”制度约束有限,需加大对企业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处罚力度,同时增强工会组织对外卖和快递人员的覆盖。

  模拟题

  “996”工作制会损害劳动者权益,也无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全社会对于“996”的抵制却一直停留在呼吁阶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请你针对“996”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参考解析

  “996”这个名词热度刚刚褪去一些,近期又因一名22岁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下班途中猝死,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这也是正式的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和市场推到了明面上,也是再次提醒我们正视“996”,警示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口头的呼吁抵制,更应该真正行动起来,让披着奋斗外衣的畸形加班得以根除。

  之所以久呼吁而无效果,既有社会节奏快,导致企业、员工不得不拼命追赶;也有企业、员工法治意识薄弱。无论懂与不懂劳动法的人,都在促使“996”工作制愈演愈烈。当然,还有惩戒不厌、监管缺位等原因,导致劳动法更是成了束之高阁的空文。

  对此,我有以下的建议:

  第一,持续进行深化改革,经济要发展,但是要稳中求进,不能过分追求速度。

  第二,进一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进行法条细化解释,并提高其违规成本。劳动法确实规定,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但是对其细致的界定、解读上不利于非法学人员理解。同时,其惩罚成本很多时候并不能起到威慑作用。要提高违规成本,让企业、员工在“996”为其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小于惩罚。

  第三,技术助力,革新式加大监管。监督管理的缺位,很多时候是“996”如此野蛮生长的核心。在新时代,可尝试结合新技术加强监督力度、频次、准确度等,从而监督企业行为。如采取不涉及企业隐私内容的数据流监管,即各个企业需对监管部门开放权限,监管部门能够对其内部人员沟通、工作数据流进行监督,看到流量大小,按照常规情况推导而确定工作强度是否超常规。或者,对各个企业物资损耗量进行数据监管,如电费、水费、办公用品消耗程度等,以往年、其他同类型行业的损耗度作为参考,进行数据监管。

  第四,加大宣传引导,改变思想意识。思想先行,在有了社会保障之后,还是要从意识层面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一网多微以图文、漫画、视频等形式向大众宣传,提升大家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维权意识、理解奋斗的真正含义,不被伪命题蒙蔽。另一方面,多以案例讲解、树立正面典范、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增强守法、护法意识,改变以杀鸡取卵的形式获取短期利益的思想,减少主动“996”的做法。

  道阻且长,仍需努力。但是,我相信,总会让“996”彻底消失,从而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

  思路总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