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负荆请罪∶廉颇A.三顾茅庐∶诸葛亮B.卧薪尝胆∶夫差C.乐不思蜀∶

华图公务员题库 | 2022-05-28 04:44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92 、负荆请罪∶廉颇

  A.三顾茅庐∶诸葛亮

  B.卧薪尝胆∶夫差

  C.乐不思蜀∶刘禅

  D.城下之盟∶宋太祖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负荆请罪”的主体是“廉颇”,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三顾茅庐”的主体是刘备,而非“诸葛亮”,排除;

  B项:“卧薪尝胆”的主体是勾践,而非“夫差”,排除;

  C项:“乐不思蜀”的主体是“刘禅”,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城下之盟”来自于春秋时楚国攻打绞国的事件,与“宋太祖”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要点: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容让廉颇,廉颇得知后,主动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认错,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城下之盟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意思是在敌人的武力威胁下,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

  来源:2008年1230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公务员试题

  以上是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行测真题,浙江公务员真题,请继续查看2008年1230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题题库或最新公务员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