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报考指导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报考指导

关于皮亚杰知识汇总

华图教师网 | 2022-12-28 10:16

收藏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教孩子,太难啦!

  一道看图计算的题:公交车上有四个人,到站后三人下车,两人上车,问现在车上有几个人?

  家长:“车上有几个人?”

  孩子:“四个人。”

  家长:“几个人下车了?”

  孩子:“三个人。”

  家长:“这有几个人?”

  孩子:“两个人。”

  家长:“那现在车上几个人?”

  孩子:“两个人。”

  家长:“为什么是两个人?”

  孩子:“三个人下车,车上还有一个人,然后这个人上车,就是两个人。”

  家长:“为什么不算这个人?”

  孩子:“我看着他不想上车。”

  如果你是家长是不是疯了?其实不用着急,学完皮亚杰的理论你就懂了!大家先看一下皮亚杰的理论有哪些?

  建构主义发展观

  在建构主义发展观里面,皮亚杰主要区分了几个概念,他认为,人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达到与环境的平衡,或者是适应环境。简而言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的东西的过程。

  那么,图式,同化、顺应指什么呢?

  图式是指每个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认识电脑的这个过程形成的对电脑的认知就是图式。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示或认知结构中。比如:先学习食物,再学习面条,就不用改变对食物的认知,直接把面条整合到对食物的认知里。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示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比如:先学习食物,再学习面条,要想理解面条的概念,就需要改变原来对面条的认知,直接能吃的是食物,加工过后能吃的也是食物。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用手和嘴去探索世界,认为不在自己眼前的东西也没有消失。例如,妈妈没在眼前,不会认为妈妈不在了,而是会找妈妈。

  a通过感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b开始行为图式的萌芽

  c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掌握符号和表象的概念,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例如,认为自己喜欢吃蛋糕,那么所有的人都喜欢吃蛋糕。

  a运用言语和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所经历的事物

  b泛灵论,例如,会安慰掉在地上的娃娃。

  c自我中心

  d思维不可逆、刻板,例如,知道2+4=6,却不知道4+2=6。

  e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有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上的守恒。

  a具有物体守恒

  b具有逻辑思维,但还不可以抽象思维

  c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d思维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思维和智商开始成熟,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

  a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

  b能够进行假设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c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思维发展接近成人水平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发展也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个阶段的孩童还没有道德意识,不知道对错之分。

  2.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这阶段的孩子的典型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2)权威阶段(5-8):以他律的、绝对的服从权威为主要特征。把外部的规则看成权威的,不可协商的,他们会完全服从于规则,比如,教师说,课堂上不可以说话,他们会毫无理由的遵守。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重视人行为的内在动机,以内在的标准判断道德行为的好坏。他们考虑平等,认为规则是可以协商的,也就是会讨价还价。

  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这就是皮亚杰所有的知识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