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3(五)

教招网 | 2022-12-29 10:02

收藏

  1.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只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向师性

  B.可塑性

  C.接受性

  D.依赖性

  【答案】A

  【解析】

  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也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故选A。

  B项:可塑性,是指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为拼凑选项,故不选。

  D项:依赖性,是指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入学后会将对父母的依赖转化为对教师的依赖。不符题意,故不选。

  【拓展】

  2.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A.培养能力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传授知识

  【答案】C

  【解析】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故选C。

  ABD项:均是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但不是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不符题意,故不选。

  【拓展】

  3.某小学为弘扬传统文化,开设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这类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题干中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是由某小学开设的,因此属于校本课程。故本题选A。

  4.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升华。题干中强调学生的体会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故本题选D。

  5.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区别。这一做法符合(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题干中老师将音同形近字的不同部分标上红色,易于学生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推荐资料: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