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3(八)

教招网 | 2022-12-30 04:00

收藏

  1.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观潮》时声情并茂,读到描写潮水的声音大时,老师朗读的声音也随之变大,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连开小差的学生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而认真听起来。这表明老师的朗读引起了学生的( )。

  A.共鸣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兴趣

  【答案】B

  【解析】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题干中教师加大声音,体现出客观刺激的强度加大可以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2.小红因为小时候被猫抓伤过,从那以后她对那些具有爪的动物都十分惧怕。这种现象属于刺激的( )。

  A.抑制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答案】C

  【解析】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分化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题干所述,之所以对有爪的动物也产生了惧怕反应,是因为有爪的动物和猫爪很相似,小红难以区分,属于刺激的泛化。故本题选C。

  3.华老师带领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突然下了一场太阳雨,天空出现了一条彩虹,小朋友们一个个兴趣高涨,议论纷纷。于是华老师决定终止原来的活动计划,开展一次题为“彩虹的秘密”的科学活动,让小朋友们探究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工具理性取向

  【答案】C

  【解析】

  辛德等人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创生取向)。其中,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课程计划只是这个经验缔造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媒介之一而已,课程实施反而更看重参与者建构教育经验。题干中的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课程,体现出课程创生的取向。故本题选C。

  4.某校美术组教师利用当地羌绣文化,对羌绣制作材料和制作流程进行改编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得到一致好评。此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C

  【解析】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题干中美术组教师利用当地羌绣文化,进行改编创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故本题选C。

  5.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能力目标

  【答案】B

  【解析】

  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故本题选B。

  推荐资料: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