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如果出现了校园欺凌的现象,。老师处理欺凌现象,需遵循立即性原

华图国考题库 | 2023-07-12 18:20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如果出现了校园欺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老师处理欺凌现象,需遵循立即性原则,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时候,有欺凌行为的学生看起来人数众多,但事实上,真正带头欺凌的,只是少数几个人。其他同学出于“友情”,或害怕等原因,也加入欺凌。对此,老师要区别处理。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欺凌,要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认真倾听,让孩子明白,他被理解、被看到了。一些受到欺凌的孩子,很有可能缺乏相应的社交技巧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还需要让孩子习得与人交往的技巧。现有法律对校园欺凌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明确定义,对这方面缺乏操作性。有时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只能按照成人的法律来进行判断、处理。他还呼吁,应出台预防校园欺凌相关的单行法律法规,这能细化校园霸凌的情况,更具针对性。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多方协作,因人而异,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B.需要各方力量紧密合作,互相沟通保护被欺凌者

  C.需要形成联动机制,不该“只堵不疏”

  D.需要学校、家长、孩子还有社会共同面对、处理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语句填空。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出现在相对靠前的位置,说明横线处的内容既需要承接前文,又需要开启下文,横线前引出“校园欺凌”的问题。横线后从“孩子”“老师”“家长”“法律”多个主体出发针对“校园欺凌”给出解决对策。联系前后文,横线处应该是针对前文的问题引出后文的多方对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A项“因人而异”与“针对性”分别属于“老师”和“法律”层面的对策,片面,排除。B项各方力量之间“互相沟通”文段并未提及,排除。C项“只堵不疏”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因此,选择D选项。

  要点:

  文段出处:北京青年报《童星疑遭校园欺凌从六楼跳下,幸运生还后……当地教育局回应》

  来源: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考第八季

国考试题

  以上是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4年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测模考,请继续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考第八季试题题库或最新国考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