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9】思维概念和特点
概念 |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
特点 | 概括性 |
间接性 |
标志 |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
阶段 | 直观的概括 |
动作的概括 | |
语词的概括 |
思维方式的变化 | 直观行动思维 | 1.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2.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1)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2)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 | 1.3—6、7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2.指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 3.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4.派生特点: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近视性 | |
抽象逻辑思维 | 1.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2.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
思维工具的变化 |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
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 | |
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 |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大,动作的作用越来越小 |
阶段 | 年龄 | 特征 |
感知运动阶段 | 0—2岁 | 1.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认知上获得两大成就: (1)主体与客体的分化(点红实验) (2)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
前运算阶段 | 2—7岁 |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不守恒、集中化(突出特征)、思维不可逆; 3.泛灵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4.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三山实验”) |
具体运算阶段 | 7—11、12岁 | 1.思维可逆; 2.守恒; 3.去自我中心化; 4.具体逻辑思维(依据具体事物判断其逻辑关系) |
形式运算阶段 | 11、12岁以上 |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
【考点144】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思维的基本过程 | 发展特点 |
分析综合 | 分析: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3—6岁幼儿,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
比较 | 比较:在思想上把各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 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 |
分类 | 分类能力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分类活动表现思维概括性水平。分类的年龄特点: 1.4岁以下基本不能分类 2.5—6岁由不能分类到发展初步分类能力过渡,主要依据物体感知特点和情境联系起来分类 3.5.5—6.5岁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蔽特点分类的转变 4.6岁后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依据物体的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
概括 | 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 1.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形成的概念; 2.生活实践 |
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 | 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 |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 包括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实际意义、数的组成三个部分 |
幼儿数概念形成 | 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
判断形式间接化 | 幼儿的判断从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
判断内容深入化 | 幼儿的判断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在幼儿期开始向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发展,也就是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 |
判断根据客观化 | 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
判断论据明确化 | 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 |
推理方式 | 概念 | 例子 |
最初的转导推理 | 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 (1)一个小孩子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问妈妈:“如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 (2)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有回答。孩子说:“爸爸没有听见” |
演绎推理 |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三段论推理是一种典型的演绎推理,是从两个前提推论出一个符合逻辑结论的推理 | 如: 所有的猫都会叫。 Rex是只猫。 Rex会叫吗? 答案是“是的,Rex会叫” |
类比推理 | 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 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雨天时和爸爸一起走在泥地里,她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印儿,也叫车道沟。”孩子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 |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 |
3.从简单的、表象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 |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 |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