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高中生物教案

教招网 | 2023-09-19 04:04

收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复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内容、分离定律以及孟德尔豌豆试验的探究思路:假说演绎法。接着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

引入新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

(二)探求新知

1.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根据导学案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

教师设问: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

学生区别显隐性。

教师设问: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将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多媒体展示每一性状的分离结果。

教师设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积极思考。

3.提出假说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启发学生: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提出“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

教师对学生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

教师结合ppt和板书为学生系统讲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而突破重难点:

4.验证假说

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

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学生到黑板上用遗传图解展示自己的验证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5.得出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总结提升

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知识概念图。

关注公众号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