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页展示
图片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的成因和水循环的类型。
2.结合图表和案例,综合分析水循环的意义,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本节课,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引导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领域。
难点: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采用视频导入的形式,播放非洲缺水和干旱地区的视频,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感知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漫长循环时间。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二)教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动画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水的存在形式。(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掌握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共有七个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雨雪雾霜)、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过程,展示未命名的水循环示意图,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空格内填入正确的名称。并对水循环进行提问:人类活动可以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回答:可以通过改变地表下垫面干预下渗过程,通过建造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等过程。)
4.教师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引导学生理解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具体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又称为海陆大循环。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路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成降水,仍降落到大路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作用: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早起黄河下游断流后通过人为干预黄河再未断流的案例了解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提出问题: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可以干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蒸发、降雨等环节。)
6.教师讲解水循环的意义。教师请学生水循环的过程图上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呈现“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归纳补充: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而且对我们的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水循环示意图。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