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唱歌教学试讲
2.内容:《银杯》
银杯
3.基本要求:根据指定内容进行片段教学设计与试讲(约10分钟)
(1)展示唱歌课的教学过程;
(2)依据谱例边弹伴奏边演唱歌曲;
(3)依据谱例边哼唱旋律边指挥;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从旋律、歌词、情感等不同角度分析音乐,感受蒙古短调音乐。
2.完整演唱《银杯》,运用倚音、下滑音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增加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达能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3.能够根据歌曲的特征利用体态律动为歌曲进行伴奏,加强对歌曲的整体把握。
4.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够对蒙古族音乐产生兴趣,更多了解中国少数民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银杯》。
难点:认识并掌握装饰音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并提问:歌曲的名字和所属民族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叫做《嘎达梅林》这是蒙古族的短调民歌,也是一首歌颂民族英雄的作品。今天将为同学们带来一首蒙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宴请宾客时演唱的歌曲。导入新课《银杯》。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情绪整体上热情地、活泼欢快地。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思考: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是中速稍快的。
教师顺势提问学生:这首歌曲是蒙古族的哪一种类型呢?
学生回答后。
教师讲解:歌曲是短调歌曲。蒙古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体裁,长调流传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短调民歌流行很广,内蒙古自治区各地都有,但由于地域与部族的不同又各呈风韵。
3.发声练习
哼鸣的发声练习。
4.学唱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琴轻声哼唱,并提问:仔细观察有没有之前没学过的音乐记号?
学生认真聆听并观察,找到倚音、下滑音。
(2)教师着重讲解下滑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演唱下滑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回顾并练习倚音,完整演唱曲谱。
5.朗诵歌词
学生自主学习朗诵歌词,教师提示字正腔圆和声音位置。
6.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由慢到快的练习2-3遍。
(三)巩固练习
1.处理歌曲的细节,请学生思考:蒙古族短调歌曲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短调是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
2.教室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在歌曲中是如何表达了情感的?
学生发言,共同跟着伴奏带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四)音乐活动
1.学生思考:观看蒙古族的舞蹈视频,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为歌曲进行伴舞。
2.学生分小组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展示这首歌曲,最后评选出最佳伴舞小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评价学生的整体表现。
2.通过语言进行情感升华,结束课堂。
四、板书设计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