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2024(12月13日)

华图教师网 | 2024-12-13 09:17

收藏

  1.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作(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2.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A.天花板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3.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动机( )。

  A.内部动机

  B.社会交往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感觉阈限的含义。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故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故答案选B。

  3.【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是下位学习。故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乐之”即指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内部动机。故答案选A。

  5.【答案】A 【解析】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因此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的客体;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主体性,因此学生也是认识发展的主体。故答案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