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中小幼综素通用知识点6
知识点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教育工作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6.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强调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教师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记忆口诀】顺序性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抓关键。互补性应长善救失。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
户外游戏时,小明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心,让它慢慢爬,这时老师过来对他们说:“脏死了,快扔掉!”小明立即扔掉了瓢虫,该老师做法违背的是( )。
A.幼儿发展的渐进性 B.幼儿发展的阶段性
C.幼儿发展的差异性 D.幼儿发展的可塑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发展的特点。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题干中小朋友们对瓢虫非常感兴趣,老师却认为瓢虫脏,让他们扔掉瓢虫,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