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易错题13
单项选择题
61.幼儿社会认识发展特点的表述中,属于5—6岁年龄段的是( )。
A.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 B.出现最初的关心、同情反应
C.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 D.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
62.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随乐性和表现性的活动是( )。
A.歌唱活动 B.打击乐活动
C.韵律活动 D.音乐欣赏活动
63.李老师指导幼儿绘画时,用比喻的方法形容“小猪的耳朵大大的,像一个蒲扇;身体胖胖的,像圆圆的球”。李老师运用了( )。
A.观察法 B.游戏练习法
C.范例演示法 D.语言指导法
64.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
A.建立班级常规 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D.培养集体责任感
65.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所体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
A.陶冶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解析】
6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社会认识发展的年龄特点。大班(5—6岁)幼儿社会认识的发展:(1)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2)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3)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模仿,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既可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学到不良行为。来自黄慧峰,黄丽娜,袁晓苇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2017。故本题选A。
6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韵律活动是伴随音乐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通过律动、舞蹈、歌表演等不同类型的前律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随乐性和表现性。来自 黄慧峰,黄丽娜,袁晓苇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2017。故本题选C。
6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绘画活动方法。该老师运用了语言描述法,这里的语言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与画面形象具有沟通性,它们拥有共同的情感特质,它们能相互融合、相互激发。特别是当教师在传达新的教学内容时,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很快唤起学前儿童鲜明的表象和丰富的情感。故本题选D。
6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解决同伴交往问题是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这是因为幼儿的同伴交往:(1)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2)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4)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故本题选B。
6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法。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其中环境陶冶法,即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题干中利用教室环境来影响幼儿体现了陶冶教育法。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