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 )的发展思想。
A.改革开放
B.以人民为中心
C.共同富裕
D.增进民生福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因此,选择B选项。
2.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 )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
A.数字经济
B.先进制造业
C.信息技术
D.现代服务业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因此,选择B选项。
3. 党的(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因此,选择C选项。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银额盆地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国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四大盆地为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约40万平方千米)、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约30万平方千米)、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的四川盆地(约26万平方千米)和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约25万平方千米)。
银额盆地(东起银川市西部,西至额济纳旗),是中国地质学界和石油学界对阿拉善沙漠(8万平方公里)所在盆地的称呼。位列中国十大盆地之六。
因此,选择D选项。
5.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三家分晋——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八王之乱——三家分晋
C.七国之乱——三家分晋——八王之乱
D.三家分晋——八王之乱——七国之乱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①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②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加叛乱的有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七个诸侯国,故称“七国之乱”,也称“吴楚七王之乱”“七王之乱”。
③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三家分晋——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因此,选择A选项。
二、多选题
6. 依据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A.某奶茶店购买的制冰机
B.某服装厂购买的棉花
C.某面条加工厂购买的面粉
D.某农产品公司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拖拉机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第二步,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棉花、面粉属于流动成本。B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
AD项: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制冰机和拖拉机属于固定成本。AD项属于固定成本,排除。
7.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极其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科学作用。下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
A.硒
B.碳
C.锌
D.氢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人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些元素含量比较高,比如碳、氢、氧、氮、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有一些元素的含量则相对很低,通常不超过人体重量的0.01%,比如碘、铁、铜、锌、硒等,这些人体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被称为人体的微量元素。目前有14种微量元素被公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氟、硅、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硒、钼、锡、碘。AC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8.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
A.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
B.保证收入的平均分配
C.增加就业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概述知识。
第二步,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选择CD选项。
三、判断题
9. 人在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形成乳酸堆积刺激神经,导致肌肉酸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当人体剧烈运动或者高强度锻炼之后,肌肉里面的细胞无法及时从血液里面获取足够的氧气,肌肉细胞只能做无氧呼吸来产生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之一就是乳酸,乳酸的大量堆积会使肌肉感到酸痛。
因此,本题正确。
10. 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是约翰·道尔顿。(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安托万?洛朗?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著名化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化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他是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约翰·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理论的提出者。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所以后来色盲症也被称为道尔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