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幼综合素质易错题11
51.“初伏日在夏至第三庚”,意思是三伏中入伏的第一天是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距离初伏最近的是( )。
A.大暑 B.立秋
C.处暑 D.秋分
52.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53.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刘老师和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是主动向刘老师请教,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邓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邓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刘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54.青年教师王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王老师上课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王老师只注重了模仿,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
B.王老师不重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C.王老师一味模仿李老师,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D.王老师不重视班级学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5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
A.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B.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C.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D.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答案解析】
5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即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初伏日在夏至第三庚,也就是大约30天以后。夏至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大暑在每年公历7月22—24日之间,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2日—24日之间,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2—24日之间。因此,距初伏最近的是大暑。故本题选A。
5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它要求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题干中强调“每个学生”体现了差异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题干中“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体现了阶段性和不平衡性。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它要求教学做到“循序渐进”,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本题选D。
5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程下的教师行为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应当做到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业务能力。邓老师观摩学习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但学到别人的东西应该通过反思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故本题选A。
5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B选项的说法与题干中王老师积极主动学习、不断努力提高的行为不符,而且题干中也没有涉及王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故B选项分析不正确。A、C、D选项均是其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B。
5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一)、(二)、(十四)、(十一)项分别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十四)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十一)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因此B、C、D选项均为其职权。而A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项所规定的国务院的职权。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