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唐代文学(汉语言文学)
一、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约647年一约730年),字、号不详,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二、盛唐诗歌
1.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
①王维
王维(701-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过香积寺》
等。
②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的山水诗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王昌龄之岭南》等。
2.王昌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①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出塞》《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等。
②高适
高适(约704-765年),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边塞诗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③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
三、李白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四、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六、杜牧和李商隐
①杜牧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②李商隐
李商隐(813年一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贻)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侧,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七、唐传奇
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人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传奇在经过发朝期的准备,兴盛期之后,终于在晚唐时期开始衰落。唐传奇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①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②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八、晚唐五代词
1.词的起源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阀”。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2.温庭筠及其《花间集》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茎词》等书中。
3.李煜及其代表作
李煜(937年一978年),南唐中主李琢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据徐铭记载,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有《南唐二主词》1卷,录李煜词34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1首,近代王国维增加9首。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李煜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