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痹证、痉证以及痿证(中医学)

安徽华图 | 2020-03-14 10:46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痹证、痉证以及痿证(中医学)

  痹证

  一、痹证总的病机及转化

  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病机转化:(1)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2)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

  二、痹证日久出现的三种病理变化

  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耗伤,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痉证

  痉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肝主筋,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若热动肝风,或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或血虚肝失滋养,虚风内动,或邪壅经脉,均可导致筋脉拘急,项背强急,甚至角弓反张。根据前人的认识,其病因病机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壅经脉,或热甚风动而致痉;内伤则主要是热甚于里,热极生风,或消灼津液,阴虚风动,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病久入络,瘀血内阻而致痉。若热盛动风致痉,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往往热毒内陷,痉厥并见,病情凶险。若热盛伤阴,肝肾精竭,则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致病情迁延难愈。内伤致痉多为虚证,内伤之体又常易遭受外邪侵袭,又可表现为外感痉证特征,此时成虚中夹实。而痰瘀阻于脉络,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久则无以充养正气,致正气亦虚,此为因实致虚。临床外感与内伤两种因素常相兼为患。或先有内伤复加外感,或外感误治而转为内伤,使病情更加变化多端,难以控制。

  痿证

  一、痿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于五脏虚损。病机:实则筋脉肌肉受邪,气血运行受阻;虚则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急性发病者多邪实,久病多正虚。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五脏精气耗伤,致使精血津液亏损。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气化不行,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临证常表现为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和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二、痿证的诊断要点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歧视,声嘶低暗,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