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泄泻和疳证(中医学)
泄泻
一、泄泻的病因
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
二、泄泻的病机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运代失职,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三、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的证候、治法
1.湿热泻
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2.风寒泻
证候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台,脉浮紧,指纹凑红。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3.伤食泻
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暖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
4.指纹滞
治法运牌和胃,消食化滞。
四、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证候、治法
1.脾虚泻
证候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息,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2.脾肾阳虚泻
证候 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疳证
一、疳证的病因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二、病机
疳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三、疳气证、干疳证的症状、治法及主方
1.疳气证
症状:形体略较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稍稀,多数病儿有厌食和食欲不振,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舌苔薄微黄。
证候分析:此证多由乳食不节,杂食乱投,饥饱失常,损伤脾胃所引起。脾与胃以膜相连与脏腑褶合,脾主运化,以运为健,胃主受纳,以消为和。若脾胃失健,则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以滋养全身,而致形体不允。阻碍气机,而致饮食不香。脾虚则可见土虚木旺,情绪激动,易发脾气。若因胃强脾弱,则见能食易饥,大便不调,饮食不为所养。
治法:和脾健运。
2.干疳证
干为疳之重候,亦称“疳极”。其证极度消瘦,面部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毛发千枯,腹凹如舟,香不思纳,大便稀溏或便秘,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苔光、舌质多淡嫩或红,甚则全身出现紫斑,产生突然暴脱。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