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病理学(医学类基础)
萎缩 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
肥大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再生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细胞水肿 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变化。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脂肪变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透明变,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坏死
坏血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2.类型根据坏死的形态变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
(4)坏疽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是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其中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癜痕形成等过程的协同作用。
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内皮下胶原暴露。血栓形成开始是在胶原裸露的局部形成持久性血小板黏集堆,在整个血小板团块中,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为纤维蛋白。
2.血流状态的改变涡流产生的离心力和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3.血液凝固性增加是指血液中幼稚的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栓塞
栓塞是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最常见的栓子是血栓栓子,其他栓子有脂肪滴、空气、羊水和肿瘤细胞团。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