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固体制剂3(药学)

安徽华图 | 2020-04-17 09:42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固体制剂3(药学)

  五、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片剂的主要制备工艺:

  制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即用于压片的物料(颗粒或粉末)应具有良好的可压性与流动性。

  可压性是指物料在受压过程中可塑性的大小,可塑性大即可压性好,易成型。对于可压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物料,选择可压性好的辅料来调节或改善原物料的可压性。良好的流动性,可保证片剂的分剂量准确。

  1.湿法制粒压片

  制粒的目的:改善物料流动性与可压性。因此制粒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工艺流程:原辅料分别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混合(与润 滑剂)→压片↑

  (一)制软材

  将处方量的主药与辅料粉碎并混合均匀后置混合机内,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粘合剂,搅拌均匀,制成松、软、粘、湿度适宜的软材,即:轻握成团,轻压即散。

  注意点:

  1)粉碎过筛80~100目

  2)混合时(机械或手工)注意药与辅料比例悬殊时采用等量递加法或溶媒分散法3)制软材时注意:粘合剂用量与制备时间及强度

  (二)制粒

  1.过筛制粒:将软材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挤压通过筛网,得湿颗粒,通常软材通过筛网一次即可制得颗粒,多次会造成粉末量过少。

  2.药物稳定性与筛网材质的关系

  3.制粒设备

  (1)流化沸腾制粒机:最经典的制粒方法,流化沸腾制粒机使物料粉末在自上而下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由上部向流化床喷雾使粉末聚结成颗粒,同时完成混合、制粒、干燥三个过程,故称一步制粒。

  (2)喷雾干燥制粒机:初始物料为液体状态

  (3)高速搅拌制粒机

  (三)湿颗粒的干燥

  1.干燥的概念与方法

  干燥:是指利用热能除去物料中的水分或其它溶剂的操作过程。

  干燥方法:

  (1)按操作方式分为:连续式与间接式干燥

  (2)按操作压力分为:真空与常压干燥

  (3)按热量传递方式分为:传导、对流、辐射、介电加热干燥等其中应用对流加热干燥最为普遍。

  干燥设备:

  (1)常压箱式干燥:主要缺点是热能利用低,操作条件不良,物料干燥不均匀,尤其是干燥速度过快时,很容易造成外壳干而颗粒内部残留水分过多的“虚假干燥”现象,有时也会造成可溶性成分在颗粒间的“迁移”而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

  (2)流化床干燥:这种方法与流化制粒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主要优点是效率高,速度快,时间短,对某些热敏性物料也可采用,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所得产品干湿度均匀,流动性好,一般不会发生可溶性成分迁移的现象。

  (3)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蒸发面积大,干燥时间非常短,温度一般为50℃左右,对热敏性物料及无菌操作时较适合。干燥的制品多为松脆的颗粒,溶解性好。

  (4)红外干燥:利用红外辐射元件所发出的红外线对物料直接照射加热的一种干燥方式。利用红外线干燥物料,受热均匀干燥快、质量好。但耗能大。

  (5)微波干燥:属于介电加热干燥器,把物料置于于高频交流电场内,从物料内部均匀加热,迅速干燥的方法。微波干燥器操作方便、灵敏、加热迅速、均匀、热效率高,对含水物料特别有利,缺点是成本高。

  (6)冷冻干燥:是利用固体冰升华除去水分的干燥方法。

  2.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1)基本原理: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从物料内部移向(扩散)表面,再由表面扩散到热空气中。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被干燥物料中的水分所产生的水蒸气分压大于热空气中水蒸气分压。若二者相等,表示蒸发达到平衡,干燥停止;若热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大,物料反而吸水。所以为了使物料干燥,必须控制热空气的相对湿度RH(饱和空气RH=100%,未饱和空气RH<100%,绝干空气RH=0%)

  (2)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平衡水分:指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相等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部分水是干燥所除不去的水分。物料的平衡水分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随空气的RH上升而增大。干燥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被干燥物自身的相对湿度。

  2)自由水分:指物料中所含大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或称游离水。自由水可在干燥过程中除去。

  3)结合水分:指主要以物理方式结合的水分,结合水分与物料性质有关,具有结合水分的物料,称为吸水性物料。

  4)非结合水分:主要指以机械方式结合的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很弱,仅含非结合水的物料叫做非吸水性物料。

  (3)干燥速率与影响干燥速率因素

  1)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燥物料所能气化的水分量,即水分量减少值。

  2)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干燥曲线。主要分为恒速干燥段与降速干燥段。

  3)影响干燥速率因素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物料中的水分在表面气化的速率,强化途径:①提高空气温度、降低其湿度可加速干燥;②改善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情况。

  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由物料的水分扩散速率决定,强化途径:①提高物料温度;

  ②改善其分散度,加速干燥。

  (四)整粒与混合

  过筛→挥发性物质后加入→加润滑剂→计算片重(五)压片

  1.片重计算:

  (1)按主药含量计算

  每片颗粒重=每片主药含量(标示量)/颗粒中主药含量%;

  (2)按干颗粒总重量计算

  片重=(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应压片数

  2.单冲压片机(由转动轮、冲模冲台冲头及其调节装置、饲粉器组成)

  (1)片重调节器—调节下冲在模孔中下降深度,深度↑片重↑

  (2)出片调节器—调节下冲在模孔上升的高度,与模面平行

  (3)压力调节器—调节上冲下降的深度,用以控制压力深度↑压力↑

  (4)饲粉器将颗粒填充到膜孔中,同时将片推至收集器中

  3.其他类行压片机:有旋转式压片机,二次(三次)压片机;多层片压机

  4.压片操作

  注意点:a.及时检查调节片重

  b.加粒斗中应保持足够的颗粒量(粒斗容积的1/3)

  2.干法压片

  (一)结晶压片法

  (二)干法制粒压片法

  压制方式:滚压法与重压法压成大片,再粉碎成适宜的颗粒,进行压片。

  (三)粉末直接压片法

  1.方法适用性,同干法制粒压片

  2.工艺过程: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粉末直接压片要求物料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可压性,可通过处方的改进,即辅料与配比的选择来实现,辅料应符合下列条件:

  1)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可压性;

  2)能与多种药物配伍,有较大容量;

  3)粒度与药物相近。

  3.常用辅料

  微晶纤维素(MCC)、乳糖(无水型或喷雾干燥产品)、预胶化淀粉、微粉硅胶、磷酸氢钙二水合物等。

  3.片剂的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一)片剂的成型过程(几种结合力):

  (1)在压力下颗粒首先发生相对移动或滑动,从而排列的更加合理,然后颗粒被迫发生塑性或弹性变形,使体积进一步变形。

  (2)部分颗粒破碎生成大量新的未被污染的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与表面能,因此表现出较强的结合力以及静电作用力,促使颗粒结合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片剂。

  (3)颗粒受压后发生熔融现象,压力解除后形成“固体桥”。

  (二)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

  1.药物可压性:(比较物料的塑性与弹性)塑性比较大时可压性好,弹性大时可压性差。

  弹性大小用弹性复原率来表示,即:

  弹性复原率=(Ht-H0)/H0×100%

  H0为加压状态下的片剂的高度,Ht压力解除后片剂的高度。

  2.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药物的熔点低有利于固体桥的形成,即有利于片剂成型。立方晶系对称性好,表面积大压缩易成型。

  3.黏合剂与润滑剂:黏合剂用量大片剂容易成型,但用量过大造成片剂硬度大,使其崩解、溶出困难;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使粒子间的结合力减弱,造成片剂的硬度降低。

  4.水分: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或结晶水有利于片剂的成型,但含水量过多会造成黏冲 现象。

  5.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增加片剂的硬度会随之增大,但当压力超出一定范围后,压力对片剂硬度的影响减小。另外加压时间延长有利于片剂的成型。

  4.片剂的分类

  口服片剂

  指供口服的片剂。多数此类片剂中的药物是经胃肠道吸收而发挥作用,也有的片剂中的药物是在胃肠道局部发挥作用。口服片剂又分为以下若干种:

  普通片 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混合而压制成的片剂,一般应用水吞服,又称之为压制片或素片。

  包衣片剂 是指在片心(压制片)外包衣膜的片剂。包衣的目的是增加片剂中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片剂的外观等等,包衣片又可分为:①糖衣片剂(sugarcoated tablets)是指主要用糖为包衣材料包制而成的片剂;②薄膜衣片(filmcoated tablets)是指外包高分子材料的薄膜的片剂;③肠溶衣片剂(entericcoated tablets)是指外包在胃液中不溶解,但在肠液中可溶的衣层的片剂,目的是防止药物在胃液中破坏及药物对胃的刺激性等。

  多层片剂 是指由两层或数层(组分、配方或色泽不同)组成的片剂,其目的是改善外观或调节作用时间或减少两层中药物的接触,减少配伍变化等。此种片剂可以由上到下分为两层或多层,也可以是由片心向外分为多层。

  口含片 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如银黄含片。

  舌下片 指置于舌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如硝酸甘油舌下片。

  口腔贴片 指黏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如甲硝锉口腔贴片。咀嚼片指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此类片剂较适于幼儿,幼儿不会吞服片剂,幼儿用片中需加入糖类及适宜香料以改善口感。此类片剂还适于可压性好、压成之片崩解困难的药物,如铋酸铝、氢氧化铝等的片剂。

  溶液片(solution tablets) 临用前加水溶解而成溶液,此种片剂既有口服者,又有供其它用途者,口服者可达速效目的,如阿司匹林溶液片;其它特殊用途者,例如异汞、季胺类杀菌用药物的片剂,口服有毒,应加鲜明的标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注明不得入口。

  泡腾片剂(effervescent tablets) 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例如泡腾维生素C片等。

  分散片剂(dispersion tablets) 是指置于温水中可以迅速崩解,药物等分散于水中,形成混悬液的片剂。此种片剂适于婴、幼儿(药味不苦等时)及老年人,并有速释的作用。

  长效片剂(prolongedaction tablets) 指药物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时间的片剂。

  口腔用片剂

  口含片(buccal tablets) 又称“含片”,是指含在颊膜内缓慢溶解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片剂。口含片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可在局部产生较久的疗效,例如消炎、消毒等。常用者如含碘喉症片等。这种片剂的硬度应较大,不应在口腔中快速崩解。

  舌下片剂(sublingual tablets) 指置于舌下或颊腔中使用的片剂,其用法与口含片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下片剂在口液中徐徐溶解,其中药物通过粘膜而快速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例如硝酸甘油舌下片;其另一特点是可以防止胃肠液的pH及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其要求与口含片相似。

  外用片

  指阴道片和专供配制外用溶液用的压制片。前者直接用于阴道,如鱼腥草素外用片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灭敌刚片治疗妇女滴虫病和滴虫性白带。外用溶液片将片剂加一定量的缓冲溶液或水溶解后,使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如供滴眼用的白内停片、供漱口用的复方硼砂漱口片和呋喃西林漱口片、供消毒用的升汞片等。外用溶液片的组成成分必须均为可溶物。

  其他片(特殊片)

  微囊片:指固体或液体药物利用微囊化工艺制成干燥的粉粒,经压制而成的片剂,如牡荆油微囊片等。

  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物料的片剂。可供口服或外用。如止泻1号片、滴净沸腾片等。

  多层片:指片剂各层含有不同赋形剂组成的颗粒或不同的药物,可以避免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使药片在体内呈现不同的疗效或兼有速效与长效的作用。如用速效、长效两种颗粒压成的双层复方氨茶碱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