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办事!
热点事件
社保金没有按时年检不能正常发放、养老保险查不到多年前缴费记录无法接续转移、公司经营执照过期无法在网上申请业务……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新设立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不时有市民带着“疑难问题”前来咨询,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并现场与相关部门联系,商讨解决方案。
近期,在北京、山西运城、辽宁丹东等多地的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里,陆续出现了类似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办事机构针对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处理渠道。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是如今不少百姓或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切身感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体现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回应,是一种“刀刃向内”、倒逼问题解决的做法。
各方观点
@凤凰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群众心里的“大事”。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与夯实,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务实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职能部门也要从“办不成的事”中总结分析,改进服务,尽可能让群众少遇到“办不成的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品质。
@人民网:“办不成事”窗口多处理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的问题。简言之,普通窗口办不成、难办成的事,“办不成事”窗口兜底,千难万难不让百姓为难。
@光明时评: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是为了解决因为违反规定“办不了”、缺少材料“很难办”、办事人员怕担责“不给办”三类问题,为受阻的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快捷的办理渠道。针对“办不了”的,做好解释疏导;针对“很难办”的,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对于“不给办”的,及时监督问责。即使确实解决不了一些反映的问题,也可以让对方得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倾听劝慰,同样很有意义。
模拟题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基层政务服务中心里都增设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引起社会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办事难”“来回跑”“多头跑”这是在群众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为了解决这些困扰群众的“三字经”,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运而生,这是政府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体现了政府的“温度”和“力度”,是地方政府落实“放管服”改革的一次有力举措。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从政府的角度看,这不仅是政府的“暖心”举措,也拓宽了民意表达诉求的渠道,甚至可以激励自身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从群众的立场看,不但办事跑的次数少了,工作人员的脸色好看了,而且复杂的事也不为难了,进政府的门不发怵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窗口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以前办不成的事,难道专设一个窗口就能解决吗?同时,办不成事的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可能是“办不了”,因为不符合规定;也可能“很难办”,因为核心材料缺乏;也可能“不给办”,个别工作人员怕担责。
为了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正能办事,需要多方落实与督促。
第一,科学设置窗口,加强问题甄别。“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置不能一窝蜂的产生,一定要考虑政府实际,论证其存在是否必要和可行,若能被政府现有的职能部门内部消化和处理,则不必要开设“办不成事”窗口。同时,要甄别“办不成事”的原因,对症下药,真正不符合政策的“办不了”,要对群众耐心解释说明;可以办理但是“难办的”,帮助群众协商有关部门,快速解决;针对不敢担责的“办不了”,及时追责办事人员并立即解决。
第二,责任到人,落实到事。明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权责,规范明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安排专人将群众反映的“办不成”的事梳理分类,详细登记在册,然后根据政府的各个部门职能进行定向派发,并限定办事时间。比如说:不能办理的,一定要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能办理的,一定要在5个工作日限期解决等等。
第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落实效果还需要制度的约束,使政府工作人员不敢也不能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敷衍塞责。从制度层面来约束和制约工作人员的行为,并把为群众办事的工作行为纳入考核机制,彻底治愈“办事难”“来回跑”等顽疾,实现工作流程简化,但监管更严、服务更优的目标。
总之,“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地方政府加快“放管服”改革的体现,这是政府在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背景下,表现出的态度和行动,所以我们要努力落实好这项工作。切莫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的办不成事。
思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