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景区拟定有偿救援
热点事件
近日,安徽黄山市文旅局会同市应急局、市司法局拟定了《黄山市山岳型景区有偿救援指导意见》,正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其初衷是“维护景区正常游览秩序,使旅游者在遇险时获得及时有效救援,提高公共救援资源利用效率”。
征求意见稿指出,有偿救援是指旅游者不遵守黄山市旅游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属地政府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的活动。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
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对有偿救援费用有异议的,可通过协商或司法等途径解决。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在收到《支付有偿救援费用通知书》3个月内,既不提出异议,又不支付有偿救援费用的,属地政府将其纳入不文明行为记录,依法追偿。同时,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支付有偿救援费用,并不免除其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外,购买门票的旅游者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需要救援的,适用本指导意见规定。
此前,《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已于2018年起实施,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四姑娘山风景区等也都曾相继出台有偿救援管理办法。黄山市此次征求意见稿等于将有偿救援的适用范围从黄山风景区扩大到了黄山市内的所有山岳型景区。
各方观点
@北京青年报:虽然政府有专门用于保护公民安全的经费,救援单位也有用于救援的资金,但是如果公民不听劝阻、恶意违反规定导致救援的,无疑加重了国家负担。而有偿救援,让违规甚至违法的被救助者承担经济责任,将有利于约束“驴友”遵守相应规则。
@光明时评:要求那些任性的“驴友”承担一定的救援成本,合情合理也合规。只有让涉事“驴友”承担后果,才能吸取教训。
@钱江晚报:探险从来都不是逞一时之快,这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不是光凭热情和一时冲动就能做好的,贸然进山,这不是探险更不是冒险精神,而是玩命。有偿救援的推行有助于理性探险和科学探险的养成。
@人民日报:在大多数的驴友救援事件中,政府动用大批的救援力量为驴友买单,这实际上是让公共财产承担了不该承受的责任。事实上,驴友屡屡发生意外则认为政府救援理所应当,也正是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给社会公共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甚至免费救援让不少冒险爱好者不惜“以身试法”。
@法制日报:“驴友”应该对自身安全承担更高的义务,“驴友”接受救援时须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相应费用,这符合民法权利、义务与责任相协调统一的法治原则,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警示作用,减少违规探险行为。
@川观新闻:有偿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减少公共资源浪费的同时,警醒和约束部分驴友,要对自己的鲁莽行为负责,要对自己鲁莽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
模拟题
有10名大学生在黄山未开放区域进行户外探险,但因为突降暴雨被困深山。领导安排你们去救援,你们已成功救出了9名大学生,但剩余1名大学生说:“我付不起救援费用,父母强烈反对我户外探险,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件事非得打死我,横竖都是死,至少死在爱好中是幸福的。”因此,他拒绝接受援助。你作为救援队队长,怎么办?
参考解析
作为救援队长,如果不妥善处理此事,这位大学生的生命会受到威胁,我将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灵活应对,积极救援这位大学生。具体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安慰这位大学生的情绪,让其不要胡思乱想,节省体能。我会告诉他,比起生命,救援费不值一题,他不需要担心费用问题,而且我们救援队不会放弃他,不会见死不救,请他不要胡思乱想,这会消耗体能;同时指导他如何避风、避雨、取暖。
第二,给这位大学生勇气和信心,劝导他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方面告诉他,我自己作为一名父亲,无论孩子多么惹自己生气,即使再想打死他,但内心还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平安健康幸福,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必他的父母也是如此,或许只是沟通方式不对,才有了误解。另一方面让他明白,最幸福的事不是在爱好中死去,而是在爱好中感受、体会生命的力量与美好。如果他今天放弃了,就彻底失去了幸福的机会,他这么年轻,真的非常可惜。
第三,向他的同学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并安排已经安全的同学对他进行劝导。一方面向他的同学了解他与父母的关系、此次户外探险父母是否知道、父母对户外探险反对的原因等;另一方面请他们用同学间、朋友间的感情来鼓励他,既可以回忆美好的过去,也可以一起畅享美好的未来。
第四,联系他的父母,请父母协助劝解。将实际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他父母,请他们冷静,告诉他们我们正在竭尽全力进行救援,请他们不要太担心。现在孩子因为害怕父母责罚而拒绝救援,我们需要他们正向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来鼓励孩子,希望他们配合。
最后,我会安排队员对现场环境和现场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强制救援的方案。
总之,作为救援队长,我们救援队一定秉持尊重生命的原则,绝不放弃任何一次救援的机会。
思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