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2(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2022-12-28 02:00

收藏

  1.要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必须要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其中,( )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

  A.文献检索

  B.选题

  C.研究假设

  D.收集资料

  【答案】B

  【解析】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1)课题选择;(2)查找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资料的处理与分析;(6)研究报告的撰写;(7)课题结题等。其中选择研究课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故本题选B。

  2.对于7-9岁的小学生而言,持续书写的时间限度应为( ),否则易造成疲劳。

  A.5分钟

  B.10分钟

  C.12分钟

  D.20分钟

  【答案】B

  【解析】

  针对小学生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中提到,要注意写字和绘画卫生。一般来说,7至9岁的小学生持续书写的时间限度为10分钟,10至11岁为12分钟,12至14岁为20分钟。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造成疲劳。故本题选B。

  3.大人的赞美与鼓励对于促进儿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可能为了一直得到大人的赞美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内部动机

  D.附属内驱力

  【答案】D

  【解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低年级学生更可能为了一直得到大人的赞美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这种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故本题选D。

  4.“勤奋、自信、合群、坚强”描述的心理现象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品德

  【答案】B

  【解析】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与气质相比,有好坏之分。题干中“勤奋、自信、合群、坚强”描述的心理现象是性格。故本题选B。

  5.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前,老师要求学生去寻找爬山虎,对它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爬山虎爬上房屋”的作用。这样的学习行为属于( )。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被动学习

  【答案】C

  【解析】

  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题干中的做法符合发现学习的概念。故本题选C。

  推荐资料: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