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页展示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二个标题。选择性必修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是在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本章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运动的特点与其地理意义。本章只涉及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前文已经学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自转地理意义,地球由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本节将要学习的黄赤交角,为后续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形成等知识点打下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不是孤独的,不少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课的学习需要密切联系前文。
二、说学情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地理学习,他们会发现,高中地理的学习较初中阶段更为深入,更多地运用科学原理解释地球的奥秘,本节课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更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原理。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会大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应用性。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要多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在关注要走多远,却忘了我们为何要出发,课堂教学目标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运用地球仪演示黄赤交角,掌握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
2.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了解黄赤交角和所产生现象,依据其影响进行科学决策,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材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轴的空间交角和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线图。教学难点是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建立空间想象。因此必须通过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本节课知识点科学原理性较强,需要教师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知识。学生对应的需要采用观察法和板书笔记法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还需要注意与生活中地理现象的结合,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原理与实际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我致力于把“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科学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本节课和前文衔接密切,我会通过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已经讲过的地球自转,地轴,赤道的相互关系,指出赤道与地轴垂直。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巩固回忆,加深印象。温故而知新,学生将两个小节的内容对比,可以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步:新授
这部分我将其分为2个环节:
环节一:讲解并感知黄赤交角
需要先了解黄赤交角的定义,方便后面内容的学习。教师需要配合板书开始讲解黄赤交角的定义,首先介绍地球赤道平面,是倾斜的并且垂直于地轴,其次介绍黄道平面,是地球绕日公转的水平轨道。指出两者之间的夹角,命名为黄赤交角。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赤交角的形成,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教师可以类比,黄赤交角就像在写字的时候,笔和桌面的夹角。这样可以将遥远的理论在生活中体现,也便于学生实际观测黄赤交角的产生及运动。
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与之相关的角度变化,黄赤交角是23°26′,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是66°34′,黄赤交角即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和极圈是互余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几个重要的角度,并理清楚相互关系。
环节二: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是倾斜着绕日运动,那么在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照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不同的景象,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具体分析。
(1)宏观上观看地球绕日公转图,找到春秋分日,冬夏至日的位置及日期。
(2)讲解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时,地球上昼夜具体情况。
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需要详细讲授,同时借助地图,学生才能直观的认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讲解完成后,教师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根据总结的规律,请学生先自己画太阳回归运动图,总结回归年的形成,再由教师检查指正,师生共同总结。以梳理知识体系,完成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同时学生学会绘制太阳回归运动图。
之后,请学生观察太阳回归运动图三线图,分析赤道地区、南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直射情况。得出结论: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其他地方无直射。
第三步:巩固
我会请学生阅读资料卡,更进一步地了解黄赤交角是会变动的。逐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第四步: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老师适当的时候予以补充。这样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第五步:作业
引导学生课后复习今天所学内容是必要的,因此我要求学生绘制黄赤交角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线图,并看图说话,总结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样能很好的巩固本节课所学。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这样的板书设计,是为了更生动、更清晰地把握课堂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