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臂”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2.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海滨”的相关图片,并引导: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啊!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滨小城》,“亲眼”看看这里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如“臂、载”等,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如多音字“臂”在本文中读“bei”,组词为“胳臂”,还有一个读音是“bì”,组词为“臂膀”。多音字“载”,“满载”的“载”读“zài”,另外还有一个读音是“zǎi”,组词为“记载”。
2.了解内容
(1)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色?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课文描写了“海滨”(1-3段)和“小城”(4-7段)两部分景色。
(2)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由远及近的顺序。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海滨之美。
1.提问:作者介绍了海滨的几处地方?介绍了哪些美景?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美的?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3段,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明确:作者介绍了大海和海边两处地方。蓝天下,大海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有白色、灰色的海鸥,还有和它颜色一样的云朵。海边是沙滩,沙滩上有各种颜色花纹的贝壳。还有渔船带回的银色的鱼、青色的虾蟹和金黄色的海螺。
2.提问:“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色。”“镀”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镀”呢?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这种奇异之美。
3.赏析句子: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提问:这句话中“寂寞”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海边的贝壳很多、花纹美,但是它们却寂寞地躺在那里?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并回答。
明确:“寂寞”指的是孤单冷清。海边的贝壳之所以会“寂寞”地躺在那里,没有孩子理睬,是因为沙滩上的贝壳种类多,数量也多,孩子们见得多了,也就没有人拾贝壳了。
4.提问:海滨的景物那么美,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明确:色彩绚丽。因为海滨的景物非常美,颜色非常多。
5.提问:在美丽的海滨,除了能看到绚丽的色彩,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一个什么场面?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回答。
明确:听到了汽笛声和喧闹声。渔民们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船上有银色的鱼、青色的虾蟹、金黄色的海螺。
6.提问:大家再读读1-3段,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海滨之美的?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明确:①颜色词:作者用了很多颜色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②分层描写: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第二:小城之美。
1.教师过渡:从美丽而喧闹的海滨归来,让我们再到小城里轻松漫步吧。
2.提问:这部分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4-7段,自主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庭院、公园、街道。
(一)庭院之美。
1.提问: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第4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
明确: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是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2.提问:作者围绕总述句写了庭院的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了庭院的树的品种多,后写了桉树叶子和凤凰树的花。这样写条理清晰。
3.赏析句子: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提问:为什么说凤凰树花开得热闹,小城笼罩在红云中?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热闹”的意思是凤凰花茂盛、繁多。“笼罩”的意思是像笼子罩在上面;遮盖。这里指凤凰花竞相开放、开得娇艳而繁茂,生动地描绘出凤凰花竟相开放的景象。
4.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读出热闹的感觉。
(二)公园之美。
1.提问:小城的公园有什么特点?请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
明确:小城的公园更美。这句是总述句,点出了小城公园的特点。
2.提问:作者围绕总述句介绍了公园的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作者先写了榕树的树冠,又写了树下石凳。这样写层次分明。
3.赏析句子: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镕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提问:作者用“绿绒大伞”形容大榕树,说明榕树什么样的特点?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绿绒大伞”点出了榕树树冠高大,枝繁叶茂的特点。
4.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读出茂盛的感觉。
(三)街道之美。
1.提问:小城的街道又有什么特点?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
明确:小城的街道也美。这句是总述句,点出了小城街道的特点。
2.提问:作者围绕总述句介绍了街道的哪些景物?
明确:街道上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而且街道十分干净。
3.提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准确表明了街道的特点。
4.教师小结:从这部分内容我们了解到小城的庭院树多、花园更美、街道干净。
第三:海滨“小”城。
1.提问: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这座滨海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提问:读读这句话,并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最后一句总结了海滨小城的特点,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3.指导朗读:小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海滨小城,哪些句子突出了它“小”的特点。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从这些句子足以看出它“小”的特点。
①“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说明这里的街道不长,出走步行;大城市街道很长,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②“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沿海大城市就不同,贝壳再多也早就被捡光了。
③“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说明海滩上平时并不“喧闹”。而沿海的大城市,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闹。
④“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说明居民住房基本上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由于建筑拥挤,只好向空中发展,很少有庭院,更没有很多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到处找土呢。
⑤“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说明行人稀少,街道宁静。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
第四:总结写法。
提问:虽然海滨小城不是很大,但是作者却将它写得如此吸引人,你觉得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跟随空间的变换,观察细致,把握准确。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要求:学生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提问: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补充。
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美。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课下以“学校小花园”为题,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段,字数150字左右。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