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物理试题及解析4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2024-09-05 10:27

收藏

1.题目:选修3-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纪录片:陨石的磁性。提出问题:磁场的性质是什么样的?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出示投影,用类比法,让学生思考问题:

1.如何定义这个物理量。(简单介绍名称的历史原因)

2.比较磁场与电场的异同。

0

明确:通过类比的方式,学生得到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出示投影,回答问题:

小磁针的N极所指的方向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明确:磁场具有方向性,明确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小结: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0

三、巩固练习

探索教室的地磁场的方向

四、归纳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并与电场进行类比、梳理。

五、布置作业

思考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如何确定。

板书设计: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1.题目:《全球气候变化》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须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试题解析】

【导入】

师:(PPT展示图片200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后天》),电影中的气候学家杰克·霍尔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冰期时代开始。”而影片的后续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在电影中这种预见被证实,现实中也一样被证实。(图片展示2013年初美国暴风雪后的图片)。

生:这部影片也太神奇了,它预见了未来。

师:其实这没什么可惊讶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可以做到预见未来。

【新授】

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快速的完成学案上知识储备这部分内容。

师:想要成为像影片中的“预言家”只靠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影片中的杰克·霍尔也是依据丰富的数据资料才完成了他的“预言”。

学生活动:知识探究(学案)PPT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时可提到有资料记载的大冰期一共有3次,周期约为3亿年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距今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恐龙生活的时期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和干燥。)

师:地球其实是处于一个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过程,气候过于温暖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气候变冷。不过这种变化在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都是比较缓慢的。

师:(再一次展示2013年初美国暴风雪后的图片;以及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的图片)现在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快,极端天气也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的天气变化会比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快呢?

生:人类活动

(图片展示1951—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

师:在近30年的时间中气温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是人类的那些行为可以产生了这种结果?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记录到学案上。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拓展。)

(教师讲解时应提示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师:气候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的活动使这种变化的速度加快,人类活动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师:展示一些对《后天》的负面评价及中科院院士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个人观点

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呢?

学生活动:小组辩论(学案及教材上的资料)

注意:学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一定的指导,防止学生因辩论而产生过于偏激的思想;并且要注意生成问题的出现,及时引导。

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是目前来说弊大于利。

师:既然我们无法逆转气候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的变化呢?

(学案最后一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全球气侯的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变暖后的气候将使极冰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的上升,由此,产生许多问题。希望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更加全面的认识环境,并为保护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

(视频:电影最后总统的讲话)

1.题目:选修3-1《电动势》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提出问题: 通电导线中电场的分布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在外电路中,正电荷如何移动?为什么这样移动? 2.在内电路中,正电荷如何移动?为什么这样移动?

二、新课讲授

1.非静电力做功及能量转化

(投影)教材图2.2-1

0

问题(1):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

问题(2):电源外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问题(3):电源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问题(4):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方向?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问题(5):什么力来克服电场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对非静电力的理解:(类比法)

0

总结:

外电路: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由电源正极往负极移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内电路:正电荷在非静电力作用下由电源负极往正极移动,非静电力做正功,电场力做负功,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势能。

电源的作用(能量角度):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6):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演示:干电池。

总结:电池: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

2.电动势

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0

三、巩固练习

出示资料,计算不同电池的电动势。

四、归纳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并进行梳理。

五、布置作业

比较电动势E与电压U的区别。

板书设计:

电动势

1、电源的作用(能量角度):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非静电力:化学作用

2、电动势

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0

1.题目:选修3-4《光的折射和反射》片段教学

2.内容:

0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新课导入

回顾初中所学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提出问题:光的折射能否定量表示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

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

2.介绍发现历程

(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

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相关研究

(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0

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

3.演示:如果使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到界面上,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巩固练习

光线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已知入射角是53°,则这种介质可能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并进行梳理。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不同材料的折射率。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公式:

0

2、折射光线的可逆性

0

最后,华图教师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持之以恒、克服困难,早日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师资格网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