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提出“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康德
C.陶行知 D.涂尔干
2.新学期入学开始,班主任深入了解班级里每位学生的情况,据此制定了每位学生的教育规划,这说明班主任注意到了( )。
A.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学生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D.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
3.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4.唐老师在班级黑板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成绩差,不遵守班级纪律,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唐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D.合理,体现了学生的严格要求
5.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根据知识领域不同进行分科教学的课程论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准备说。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活准备说”,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么样生活,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这句话出自斯宾塞的《教育论》。故本题选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差异性的规律告诉我们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新学期入学开始,班主任深入了解班级里每位学生的情况,据此制定了每位学生的教育规划,做到了因材施教。这说明班主任注意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选择正确观点的题目。A选项智育等于教学说法错误,智育是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学还包括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B选项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概念相关,并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素质教育倡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智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权利。题干中老师行为明显不合理,做差生榜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故本题选B。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A选项,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杜威,该流派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应以儿童为出发点和目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要考虑到儿童思维需要和兴趣,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B选项,学科中心课程论,也叫知识中心课程论,该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C选项,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应当把课程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D选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课程原理强调课程应预先决定目标,选择和组织经验反映这些目标,然后通过评价决定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结合题干,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根据知识领域不同进行分科教学的是学科中心课程论。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