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
3.“教师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D.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
4.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5.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故本题选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1)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者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3)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期。(4)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后预期学生能达到的效果。故本题选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四大支柱。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这份报告首次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目的意在教育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故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素养中的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构成。其中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联系题干,题干描述符合该内涵。故本题选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按照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题干所述为横向组织。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