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利器”——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法是主旨概括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阅读者一旦掌握了写作者的宏观布局,读起来就十分轻松,能够做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这也说明了主旨概括题是言语的基础,其方法适合的题型较多,适合的题型主要有:意图判断、标题选择、语句填空、下文推断、语句排序等,甚至是逻辑填空。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行文脉络法是切实提升言语做题水平的重要武器,因此,行文脉络法是言语的“利器”
一、行文脉络法解主旨(常见)
在主旨概括题中,使用行文脉络法解题更加快捷靠谱,并不是有了关联词就能够选择正确的选项,有时使用关联词可能会有误导性。因为只有在总句里有关联词才可以。因此,考生务必先看宏观,再看微观。以真题为例:
(例1)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我的看法】文段为“分-总”结构。保存难度高,是总结“此外”的后一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是总结“此外”的前一半,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因此,答案选B项。C选项有两个错误,其一,不是根本原因;其二,片面。
二、行文脉络法解排序(总分、分总)
在语句排序题中,部分题目如果能够把握宏观,解题还是十分快速准确的,比如说,当文段中某句话一个大话题带有两个小话题的,再比如,当有句话属于问题,有句话属于对策的时候,使用“行文脉络法”解题十分高效。以真题为例:
(例2)①影响生物寿命最关键的因素是基因
②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
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④环境可以决定相关基因是否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又会影响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此控制生物的寿命
⑤在这个前提下,个体的寿命则由环境决定
⑥生物的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物质是基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⑤③②⑥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⑥①③②⑤④
【我的看法】先按照常规思路来,观察选项。我们会发现⑥是一个大话题“生物的寿命”,含有两个小话题,“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说明这句话本身就隐藏着考点——行文脉络,或总分,或总分总。于是,应该先说“遗传物质”,那就是①基因;再说“环境”,也就是④,按照⑥①④排序,因此,快速正确地选出答案D选项。
三、行文脉络法还可以解逻辑填空(总分)
逻辑填空常见的方法有关联词语、对应词语和标点符号,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当你遇到文段中有明显的划分行文脉络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的解题独树一帜。
(例3)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制作技艺达到了________的境地,“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文化中________的宇宙观,不但建筑受其影响,也________到了家具的设计之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有匠心 普遍 融合
B.巧夺天工 特殊 融会
C.炉火纯青 典型 融入
D.入室升堂 独特 融化
【我的看法】这是一道逻辑填空题。文段第二句有个“明代圈椅”,说明是举例,意味着文段的结构为“总分”。总句说的是“经典”,于是第二空是突破口,先看第二空,“经典”属于共性,排除B和D项,留下A和C项。再看第三空,“宇宙观”属于文化层面,“家居”属于物质层面,抽象事物在具象之中,说明要填入“融入”,而“融合”是二合一,因此答案选C项。
(例4)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或深山老林,那叫________;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净 丰富多彩
B.本色 情深意长
C.天然 情之所钟
D.原味 生机勃勃
【我的看法】文段在第二行有个“就像”,那也说明了,属于“总分”结构。总句说的是“都市情愫”,那么分句应该话题一致,才能够论证总句。突破口为第二空,直接排除A和D项。再比对B和C项,C项“情之所钟”是指对某人某物很专注,钟情,痴情的意思,排除。因此,答案选B项。
四、行文脉络法是言语的“利器”
综上所述,行文脉络法是言语的“利器”。学会了行文脉络法,做题就会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所以,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中,一定要把主旨概括题的行文脉络法重点掌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了这个解题的秘密武器和技巧“利器”,就是抓住了言语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