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上,老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谊”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
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
2.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先采取的教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D.实践锻炼
3.在学习完新的古诗后,老师及时带领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进行了回忆,并让他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默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
A.预设性B.生成性
C.启发性D.随意性
5.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 )。
A.志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题干中的教学行为体现了表现性目标。故本题选C。
2.【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题干中小芳存在认知偏差,应该首先采用说服教育法,改变她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观点。故本题选A。
3.【答案】A【解析】A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B项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C项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D项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题干中对整首诗进行了默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故本题选A。
4.【答案】B【解析】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和教学的动态生成。题干中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进行补充,这一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故本题选B。
5.【答案】D【解析】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包括家庭里的和学校里的。学校里的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等。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