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听课时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是符合( )。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2.悠悠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卡壳了,妈妈给她提示了一个字后,她立马流畅地背诵了起来。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消退理论B.干扰理论
C.提取失败说D.压力理论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用来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是( )。
A.比率智商B.分数智商
C.离差智商D.百分智商
4.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 )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5.人的需要有5种,由低到高排成一定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 )的观点。
A.华生B.埃里克森
C.斯金纳D.马斯洛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题干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正是学生把注意指向了不同的对象,是注意的分配。故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题干中,妈妈给悠悠提示了一个字,很快悠悠能背诵起来,提示的这个字就是检索线索,对应的遗忘理论是提取失败说。故本题选C。
3.【答案】C【解析】美国的韦克斯勒于1936年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这套量表仍然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但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其依据是每个年龄组人群总体的智力水平均呈正态分布。故本题选C。
4.【答案】B【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整体性是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优于部分存在,人们总是优先加工整体特征。知觉对象之间越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知觉的组织规律),这些对象就越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题干中,彼此接近的物体更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是知觉的整体性。故本题选B。
5.【答案】D【解析】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A选项,华生是行为主义创始人。B选项,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C选项,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