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 )。
A.瞬时记忆、编码记忆和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存储记忆和长时记忆
C.记忆、提取记忆和长时记忆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斯宾塞最早提出的最经典的课程论命题是( )。
A.什么知识最有价值B.什么技能最有价值
C.什么思想最有价值D.什么目标最有价值
3.以下教育目的观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
A.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B.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C.教育应从人的本性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的发展
D.教育即生活,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
4.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
A.预设性B.生成性
C.启发性D.随意性
5.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 )。
A.志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故本题选D。
2.【答案】A【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作品《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了课程一词。他是著名的实证主义者,著有《教育论》(1860)。该书是其先期发表的4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合集。故本题选A。
3.【答案】A【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具体观点是:(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BC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D属于生活本位论的观点。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强调从社会环境出发来确定教育目的,属于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A。
4.【答案】B【解析】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和教学的动态生成。题干中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进行补充,这一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故本题选B。
5.【答案】D【解析】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包括家庭里的和学校里的。学校里的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等。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