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之执法受阻的破局之道
在城市治理的复杂画卷中,执法工作是勾勒秩序与文明的重要笔触。然而,执法过程中难免遭遇阻力,商贩占道经营拒不配合、面对执法误解丛生甚至情绪激化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执法者的专业能力,更检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如何在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中打开局面?如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显温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解决问题中遇到执法受阻的情况该如何破解。
1.执法受阻如何谈”怎么看“?
(1)依法依规:以法律为准绳,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无论遇到何种情况,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公平正义:保持公平、客观和中立的原则,在执行执法任务时不偏不倚,不受个人情绪或偏见的影响。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决断,确保平等对待所有当事人。
(3)操作透明:确保执法行动的透明度,向当事人解释执行执法的目的、程序和权利义务。透明的执法有助于增加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
(4)沟通解释:积极与群众沟通,理解他们的关切和立场。通过解释和沟通,让群众明白执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期达成共识和合作。
(5)防范冲突:面对群众的阻挠时,努力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升级局势,防止暴力冲突的发生。
2.执法受阻如何谈”怎么办“?
(1)亮明执法身份,开启执法记录
提前开启执法记录仪拍摄全过程,口头表明身份,主动出示证件,与当事人说明情况,请当事人配合执法。在启用执法记录仪时,需明确向当事人说明正在进行录音录像操作,全程从多个角度进行清晰记录,以此为执法工作留存有效证明。
(2)稳定群众情绪,引导疏散群众
①稳定群众情绪:积极与群众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以理解他们的关切和诉求,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②引导疏散群众:告知现场人员煽动群众、阻挠执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指挥现场群众有序撤离,对于在限定时间内仍未离开的,可强行带离。
(3)阐明法律权威,制止违法行为
①阐明法律权威,向当事人阐明法律权威和职责,柔和劝导,解释其违法事实、处罚依据;亦可用喇叭高声喊话,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阐释国家法律法规及行政执法条例,剖析行为利弊,让违法者清楚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后果。
②制止违法行为:避免使用过度武力或对人身造成伤害的行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只有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必要的执法手段;如果当事人暴力抗法,可依照法律规定使用催泪喷射器、警棍等警用器械,采取控制执法对象、强制带离现场等措施。
(4)正确引导舆论,寻求支持指导
①正确引导舆论:允许群众在不影响执法的情况下进行拍照、摄像,一般与现场保持不少于1.5米(最好是3米)的距离,不会夺取拍摄器材或强行要求删除。
②寻求支持指导:如果面临复杂或困难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寻求支持和指导;特定情况,需要相关部门或个人配合,如遇执法对象自杀、自残,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也需要通知“120”到现场;如遇到执法对象脱衣服,需要用衣物、毛毯等遮挡。
(5)根据实际情况,出具处罚决定
若执法对象认错态度良好且属于首次违法,可坚持 “惩教结合” 理念,适当减轻处罚力度,以批评教育的柔性方式纠正其错误;若违法情形严重,已触及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标准,则需严格依据法律程序,制作并出具正式处罚决定书,当场完成文书送达工作,要求当事人核对信息后签字确认,确保处罚过程严谨规范、全程留痕。
(6)做好备案记录,及时总结预防
①备案记录:将执法行动的案件基本信息、执法行动过程、相关证据和调查资料、当事人信息和陈述、结案结果和处罚决定等,相关信息、证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以确保案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②总结预防:为了总结经验并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可回顾执法行动、评估改进策略并加强培训、强化预警机制、提高透明度和法治意识,持续改进和经验分享,来提高应对群众阻拦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和复杂环境的需求。
【例题】有商家举报有人开车贩卖水果,占道经营,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多次沟通无效。此次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执法中,商贩躺在地上,说执法人员是一些商家的保护伞。作为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你会怎么办?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本身就是城市秩序和形象的守护者,也是人民权益的保护者。针对题干中的情况,我会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处理:
第一,我会第一时间控制局面。因为商贩躺在地上,容易让过往围观群众误会商贩是因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身体损伤等,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商贩躺在地上的这个尴尬局面。所以需要第一时间安抚情绪,蹲下将他扶起。告诉他躺在主干道是极其危险的一种行为,周围的过往车辆或电动车很有可能会对他造成伤害,先将他带到安全地区。同时向围观群众告知身份、还原事实,消除围观群众的误解。
第二,针对误会,尽快做出解释回应。之前劝阻无效可能是觉得我们的执法工作影响了他的正常盈利,让他对我们有误解,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这次会坦诚地跟他讲,我们是来帮助他合法经营的,而不是砸他饭碗的,这点请他放心。一方面我会讲清占道经营的弊端,如非机动车辆只能去机动车道,侵占了自行车的路权,也容易给其他车辆造成视觉盲区,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我也会帮助他规范经营。
第三,为避免类似事情,帮助其他小摊贩合法经营,我们也会持续做好宣传工作,对辖区内的其他流动摊贩进行宣传,做到文明经营,提升市容市貌,优化营商环境。
总之,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刚柔并济,久久为功,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城市的烟火气与秩序感从来不是对立命题,而是文明发展的一体两面。当执法者既能手持 “法之利剑” 维护公共利益,又能心怀 “民之关切” 传递治理温度,方能在执法受阻的困境中辟出坦途,让城市在规范与包容的交响中,奏响更和谐的发展乐章。面对执法过程中的重重挑战,唯有将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才能在守护城市秩序的同时,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