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2024(3月13日)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 2024-03-13 15:44

收藏

  1.首次将“课程”一词作为教育学的专门术语来用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柏拉图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在教育目的上,卢梭说,要是在“人”和“公民”之间作出选择的话,他选择“人”。这体现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内在教育目的论

  4.通常学校的学风、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主要体现了( )的作用。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校本课程

  5.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夸大了(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学校教育

  D.环境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词源。斯宾塞首先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领域,此后“课程”一词就成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故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BD项:均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卢梭选择了“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B项: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不符题意,故不选。CD项:教育无目的论,也称内在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校风、学风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而师生关系属于心理性隐性课程。故本题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题干的表述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ABC项: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D。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