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隋唐五代文化(历史学)
(一)哲学、宗教
唐朝的哲学,唯心主义思想家以韩愈为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以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韩愈(768-824年)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极力反对佛教和道教的荒谬不经之说。可是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他是以儒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去反对佛、道二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韩愈主张天命论。柳宗元(773-819年)认为,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极限,天地未分之前,只有元气,天地既分之后,元气充塞其间。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的,都没有意志,不可能赏功罚祸。他反对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之势,指出历史的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但是柳宗元的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崇信佛教,其思想中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成分。
唐代的宗教很多,这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朝廷尊崇宗教是分不开的。国内原有的宗教如佛、道二教有很大发展,还有一些国外的宗教在这时也传入中国。佛教的主要作用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麻痹人民的思想。但伴随佛教传来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文化吸收了佛教文化,丰富了自身,并得到促进和发展。道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下,颇为盛行,许多道士受到皇帝的宠信,不少文人如李白、贺知章等人都崇信道教。但是由于道教教义中的哲理不如佛教丰富,而且道教大多是讲炼丹服食,求长生不死,这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空闲时间,一般人民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影响不如佛教那样大。
(二)文学、艺术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学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则是散文、传奇和词。1.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所作诗歌的数量之多,题材之广泛,风格流派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初著名的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号称“初唐四杰”;此后,诗人名家辈出,盛唐有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李白与杜甫更是名震一时。中唐有白居易、元稷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2.“古文运动”是唐中期兴起的一次以发扬汉魏文风为主的文学运动。汉魏的散文质朴,不尚辞藻。至六朝时,盛行绮丽、颓靡的骈俪文,以四字、六字为句,形式僵化,内容空洞,追求辞藻,不能自由地表达思想。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主张发扬汉魏风骨。3.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形式,出现于隋朝末年,兴盛于唐代。由于唐末裴倒曾编有《传奇》三卷,后人即以此书名作为这类作品的名称。4.词又称长短句,始见于唐代,兴盛于五代、两宋。五代词人的代表是李煜。
李煜是南唐末代国君,世称“李后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擅填词。早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继承晚唐以来“花间派”的词风,绮丽柔靡。后期作品则抒写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念,吟叹亡国后的身世,语言生动,戚楚感人。扩展、提高了词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能力。
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了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艺术成果,融汇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绘画、雕塑、书法和音乐、舞蹈等。
1.隋唐五代时期,绘画艺术有很大发展,名家辈出。隋代的著名画家有展子虔、董伯仁、杨契丹、郑法士等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太宗步辇图》,流传至今。其画布局匀称,笔力刚健,简练传神。盛唐时的吴道子(又名道玄)有“画圣”之称。他兼擅人物、山水,尤擅长佛道画。唐代的壁画在南北朝壁画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壁画的数量很大,仅吴道子一人即曾在长安、洛踢的佛寺道观中绘壁画达数百面墙壁之多。五代时期,绘画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蜀、南唐开始设立画院,征召大批著名画家供职。五代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有善画北国风光的荆浩、关同,善画江南景色的董源、巨然;著名花鸟画家有黄茎、徐熙;著名人物画家有周文矩、顾阔中。顾阔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传世名作。
2.隋唐五代的雕塑艺术很发展,主要有石窟造像、陵墓石雕和陶俑等。隋唐以前已开凿的石窟寺,如敦煌、龙门、天龙山、麦积山、炳灵寺等,此时大都在继续建造,在技法和人物造型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陕西礼泉唐太宗墓前的高浮雕石刻昭陵六骏,生动地刻划了六匹骏马的不同神态,造型道劲,形象逼真,是唐代石雕中的名品。唐代墓葬中的三彩陶俑,既有武士、文吏、乐工、舞女等人物俑,也有马、骆驼等动物俑,这些俑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十分精美。
3.隋唐时期,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欧喝询、虞世南都是由陈入隋、再入唐的大书法家。欧喝询的楷书笔力劲峭,法度严整。虞世南的楷书字体匀圆,兼含刚柔。唐初的褚遂良综合各家楷书之长,微参隶书笔法,别创一格。唐中期的颜真卿把篆、隶笔法运用到楷书上,独创一体。他的书法气势雄浑,形体敦厚,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后期的柳公权是与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他兼采欧、颜二家之长,自成一体,世称柳体。
4.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关系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唐代舞蹈有许多来自西域。当时的舞蹈多配以音乐,所以称为乐舞。唐代舞蹈主要分为健舞和软舞。健舞有剑器、胡旋、胡腾、柘枝等,软舞有乌夜啼、凉州、回波乐等。初唐乐舞以武舞“七德舞”(本为“秦王破阵乐”)、文舞“九功舞”(本为“功成庆善乐”)、“上元舞”(本为“上元乐”)为代表。盛唐乐舞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霓裳羽衣舞歌》,详细描绘了此舞。
(三)史学、地理学
隋唐五代时期,史学与地理学都有较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出现了国家开馆设官修史的制度;其次是在史学和地理学著作方面亦有所创新。国家正式开馆修史始于唐太宗时期,由宰相监修。从此,官修史书由史官修撰并由宰相监修成为制度,直到清朝。唐初史馆奉诏所修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共六部。史家李延寿私人撰《南史》和《北史》两部。此八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亦为二十四史之一。《通典》是一部政书,唐代杜佑(735-812年)撰。政书是一种新体史书,不同于纪传体、编年体史书,以记载典章制度为主。《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唐代刘知几(661-721年)撰。论述史书源流、体例和编篆方法。
《元和郡县图志》为唐代李吉甫所撰。李吉甫长期任宰相,熟悉当时的图籍。全书以当时四十七镇为纲,每镇篇首有图,分镇记载府、州、县及其户口、沿革、山川、道里、贡赋等内容。这是一部重要的全国性历史地理著作。北宋时,图佚,因称《元和郡县志》。
(四)科学技术
隋代的刘焯制《皇极历》,这是一部很精密的历法。隋时未颁行,唐时始行用。此历确定岁差为七十五年差一度,已同准确值接近。隋至唐初的名医孙思邈(581-682年),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两部著名的医学著作。由于他对医药学的重大贡献,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隋朝著名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今河北赵县)安济桥,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又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隋唐时期的国都长安城(隋名大兴城)是由名家宇文恺等设计建造的。总的特点是建制严密,规模宏伟,为秦汉都城所不能比。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至今尚存的有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建于建中三年(782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唐代建造的佛塔很多,至今尚耸立于西安的,有著名的大、小雁塔。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读书的人增多,抄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唐太宗曾令印行长孙皇后的《女则》。玄奘也曾印刷佛像。但当时还不普及。唐中叶以后才逐渐推广。元和、长庆年间,白居易、元的诗已被大量印刷出售。文宗太和年间,印刷的历书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唐朝末年,成都已大批印书,成为全国印书业的中心。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印于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