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肾小球(医学类基础)
肾小球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概述
1.滤过膜的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其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
2.滤过膜通透性 不同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分子的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一般来说,随有效半径增加,其滤过量逐渐降低。
二、肾小球滤过率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菊粉的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从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细胞比容可计算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系数。
1.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在80~180mmlHg范围内变动时,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如超出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2)囊内压:正常情况下囊内压一般比较稳定。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任何原因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可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
(3)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发生大幅度波动。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丧失,都会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2.肾血浆流量 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不是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改变滤过平衡点。如肾血浆流量增大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的情况,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滤过系数(Kf) 是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滤过的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