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董仲舒哲学思想(哲学)

安徽华图 | 2020-03-19 17:40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董仲舒哲学思想(哲学)

  1.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与儒学的深化

  董仲舒,西汉儒学家,唯心主义神学家和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以治《公羊春秋》名世。吸收阴阳五行说改造儒家学说,以有意志的天作为人间最高主宰,提出人副天数、天人相类相通的天人感应说,认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人性论上,提出“性善情恶”及“性三品论”,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筒之性”,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奉天法古”的历史观,否认历史进步,提出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论,并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的观点为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建造了理论根基,受到汉代统治者的赏识,并主张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学成为官学。

  2.董仲舒的崇天神学思想

  (构建了一个在“天志”支配下以阴阳、四时、五行相配的宇宙体系。)

  董仲舒的大一统理念是通过其崇天宗教哲学来支持的。(1)天之情感与意志属性。他认为天的根本属性是“德”,而德的根本观念是仁。(2)天之主宰(刑德)功能(3)天之谴告征兆,天的意志性还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物象征兆来对人进行暗示,即“谴告”,阴阳灾异之说对汉代社会有极大影响。

  3.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说是崇天神学:“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先秦孔孟所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相呼应。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奠定了汉代以来封建道德关系的基础。

  4.天人感应

  ①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②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有持此说。后西汉董仲舒发挥《公羊传》中的灾异说,将天人感应说系统化、哲理化。

  ③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双重效果。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肯定了君权神授的观点,王者受命于天,由此为君主的无上权力做了辩护,另一面“屈君以伸天”,这无形中又对王权做了一定的限制。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