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佛教(哲学)

安徽华图 | 2020-03-22 14:06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佛教(哲学)

  一.佛教的传入与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源流

  1.佛教空宗的传播与“六家七宗”的般若学

  2.“六家七宗”的般若观解

  集中讨论般若学核心问题即空有问题。也说明了中国早期般若学未能全面领会印度大乘般若学关于空有的学说,除缺乏中道观之外,最关键还在于不能摆脱中国本土原有的本源实体论思维架构。因此,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主要致力于以其中观思想消除对“空”的实在论诠释。

  3.僧肇“三论”

  东晋著名的佛教学者、僧人,比较正确理解了般若中观思维方式,以大乘空宗理论为基本,兼取儒玄,整合了中印两地思想,初步实现佛教思想本土化;在玄学鼎盛过后使佛学独立化;影响了本土化佛教宗派的产生,成为中国化佛教奠基人。局限在于过分满足佛教追求绝对静止的最高境界而作出一些荒谬论断。

  ①“不真空论”。②般若无知论。③“物不迁论”。

  4.慧远

  宗教气息极浓的佛学家,把体认宇宙本体与追求佛教最高境界看做一致,般若空与涅槃是佛教哲学两个方面,最终必然统一于宗教目标之下,提出法性不变论与神不灭论。

  ①神不灭论  ②因果学说

  5.竺道生的顿悟说

  东晋佛教学者,本姓魏,后改竺,称竺道生。

  道生的理论主要有:

  ①涅槃佛性说,众生皆佛论。②顿悟成佛论。③法身无色论。④佛无净土论。⑤善不受报论。

  6.《神灭论》

  范缜的重要著作。南朝佛教盛行,以致为祸国民。范缜为反对和阻止佛教的泛滥,作《神灭论》对佛教的灵魂不灭,永世轮回的观点展开批判。范缜的《神灭论》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著作,其所宣扬的无神论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隋唐佛教哲学思想

  1.唯识宗的转识成智论

  “转识成智”——八种识都转变成佛的智慧。

  ①执著有“我”产生“烦恼障”;执著有“法”产生“所知障”;只有破除我法二执,以我,法为空,才能使灵魂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涅槃世界。

  ②如何破除一—“阿赖耶识”中的“有漏”种子是我、法二执二障的根子,可以通过累世的修炼,使有漏种子逐渐消失,成佛的无漏种子逐渐的增长,八识都变成为成佛的智慧,便能进入佛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