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文化(历史学)
(一)哲学
明末清初,有三大思想家,就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反对宋儒“理在气先”
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他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深刻的揭露,指出专制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乃害民之贼。又指出专制帝王之法乃“一家之法”,并非天下人之大法。此外,在经济上,他反对“工商为末”的传统观念,提出工商“皆本”之论。顾炎武在哲学上受到二程和朱熹的影响,可是他也赞成张载的唯物主义观点,承认“气”是宇宙的实体。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异常称赞《明夷待访录》一书,认为他的主张和《明夷待访录》相合者十之六、七。他又反对理学,认为理学空言心性,那不是学问。他极力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在哲学上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宋、明以来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主张“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把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向前发展了一步。此外,他还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认为土地不是帝王的私产,是耕者所有。这个观点是很进步的。
(二)文学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明代的小说最负盛名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的小说最负盛名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明清时期戏剧也有很高的成就。最优秀的剧本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三)史学、地理学
明清的史学很发展,官修、民修的史学著作都很多。明代的官修史书主要有《元史》、
《明实录》和《明会典》等。清代的官修史书主要有《明史》、《清实录》、《清会典》、《清三通》等。《明史》是清朝特设明史馆编撰的,三百三十二卷,系统地记述了明朝一代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
明清的地理学和地图学都很发展。其中以《大明一统志》和《大清一统志》最重要。《大明一统志》九十卷,是一部明朝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在清朝修撰数次,其中以嘉庆年间的重修本最完备,称为《嘉庆重修一统志》,共五百六十卷,是一部清朝全国地理总志。关于地图的绘制,日臻科学。明代罗洪先绘《广舆图》,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集。此外,地理考察工作也有新的成就,明代考察旅行家徐宏祖(别号霞客)写了一部优秀的地理著作,名为《徐霞客游记》。此书对我国河道地理的考察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我国西南石灰岩地貌的介绍,是世界上有关这方面最早的记载,在科学上有很高的价值。
(四)图书整理与编篆
在图书典籍的整理和编篆方面,明代编有《永乐大典》,清代编有《古今图书集成》和
《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时,由解缙等奉命篆修。《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共计一万零四十卷,清康熙时陈梦雷编,雍正时蒋廷锡奉敕重编。全书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每编又分若干典,合共三十二典。这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委派纪昀等许多著名学者编篆的,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四库全书》编成后,编者们又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仍以经、史、子、集分类,类下又分目属,每书皆摘举要点,考其源流得失,广泛的评价了我国的古籍,可为阅读古籍入门之书。
(五)科学技术
明朝原用历法名《大统历》,实际是元朝郭守敬修的《授时历》。至明朝末年,此历已出现较大误差,崇祯时,由徐光启主持修订,聘用耶稣会士龙华民、汤若望等参与工作,比较系统地引进参考了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修成《崇祯历书》。此历书比《大统历》准确,与日月星辰的运行及节气的变化都相符合。可是此历书在明代并未颁行,至清初由汤若望进呈,才颁行全国,称《时宪历》,一直用到清末。
药学方面以李时珍(1518-1593)所撰《本草纲目》最有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药物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的建筑业空前发展,建筑规划、布局、材料、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都远比前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