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资产管理(会计学)

安徽华图 | 2020-03-22 11:51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资产管理(会计学)

  一、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实行资产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企业做好内部调控、应对外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如何在既有的经营效益下提升其竞争力、取得更大规模经济效益,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立足于企业内外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合理的经营蓝图。资产管理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因素,企业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企业的经营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流动资产管理

  (一)流动资产的概念与分类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分类:①按占用形态不同,分为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②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分为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以及其他领域的流动资产。

  (二)现金管理

  现金收支日常管理:

  第一,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是指介于企业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它等于经营周期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

  第二,收款管理

  一个高效率的收款系统能够使收款成本和收款浮动期达到最小,同时能够保证与客户汇款及其他现金流入来源相关的信息的质量。收款管理应关注收款成本和收款浮动期。

  第三,付款管理

  现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时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

  ①使用现金浮游量;②推迟应付款的支付;③汇票代替支票;④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⑤透支;⑥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⑦使用零余额账户。

  (三)短期金融资产管理

  短期金融资产管理的原则是理智投资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相

  均衡原则。

  1.理智投资原则。持有短期金融资产的目标应该是安全与收益的最佳组合,所以投资时需要理智把握,不能过分追求盈利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

  2.分散投资原则。短期金融资产虽然持有的期限短,而且比较容易变现,但为了充分降低风险,还是应该遵循多样化的分散投资原则,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短期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决策方法主要有:

  (1)三分组合模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投资组合三分法是1/3的资金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1/3的资金投资于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1/3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等不动产。同样,投资于有价证券的资金也要进行三分,即1/3投资于风险较大的有发展前景的成长性股票;1/3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债券或优先股等有价证券;1/3投资于中等风险的有价证券。

  (四)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分析评价、应收账款的催收和保理工作。

  第一,调查客户信用

  指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有关资料的工作。信用调查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客户信用的前提条件。

  第二,评估客户信用

  采用“5C”信用评价系统来评价,并对客户信用进行等级划分。

  (五)存货管理

  第一,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是指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存货管理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利于销售;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存货取得成本;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成本

  第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最优存货量即能够使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1.经济订货基本模型

  (1)假设条件

  经济订货基本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上:①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②订货提前期是常数;③货物是一次性入库;④单位货物成本是常数,无批量折扣;⑤库存储存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⑥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的影响;⑦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为零。

  2.经济订货基本模型扩展

  经济订货基本模型扩展包括再订货点、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等。

  (1)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指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应保持的存货库存量。

  再订货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R=L×d

  式中,R表示再订货点;L表示平均交货时间;d表示每月平均需要量。

  3.保险储备

  为防止缺货造成的损失,企业应有一定的保险储备。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使得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最小。

  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量+保险储备

  第四,存货的控制系统

  1.ABC控制系统

  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分类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

  ABC控制系统分类标准及其管理方法:

ABC 控制系统分类标准及其管理方法

  2.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又称零库存管理、看板管理系统,是指当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或零件时,供应商将原料或零件送来;且每当产品生产出来就被客户拉走。这样,制造企业的库存持有水平就可以大大下降,且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三、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

  (1)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2)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特点:

  (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3.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二)固定资产需用量预测方法

  预测固定资产需用量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发展方向,生产任务和现有生产能力,测定计划期内固定资产的正常合理的需用数量。

  方法:在预测固定资产需用量时,要注意结合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在企业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的品种多,数量大,占用的投资额最多,因此,应将其列为重点预测对象。其他配套性设备,如厂房,动力设备,运输设备等的需用量,可根据其与生产设备间一定的比例关系加以确定。至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集体福利设施等,由于它们不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能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来确定其需用量,而不能以生产任务为依据来测定,常用的预测固定资产的需用量的方法有:

  1.查定法

  查定法是指在查定固定资产需要实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固定资产价值量的方法(1)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生产能力既单台设备年产量。可以用台时量表示,也可以用实物量表示。

  如果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用台时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单台设备计划年度生产能力=全年有效工作日数×每日开工班次×每班工作台时式中:全年有效工作日数,一般非连续作业的设备,按全年日历天数365天减去法定节,假日114天,再减去设备检修停机日数,连续做作业的设备,按日历日数计算不分班次,开工班次,指每天开几班。每班工作台时,指每日各班工作时数的平均数,即8小时工作时间减去非工作时间。

  2.固定资产占用率法

  固定资产占用率法是上年固定资产占用率为基础,结合计算计划年度生产任务增长情况,并考虑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各项措施,通过调整来确定计划年度固定资产占用额,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固定资产占用额=计划年度工业总产值×上年固定资产占用率×(1-计划年度固定资产节约率)上年度固定资产占用率=上年固定资产实际凭据总额/上年实际工业总产值×100%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己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5.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规定的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四)固定资产更新的要求与内容

  1.要求:为了使固定资产更新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要通过折旧,准备好足够的补偿基金。在确定折旧率时,除考虑有形损耗外,必须考虑因技术进步而引起的无形损耗。折旧率偏低会延缓固定资产的更新,阻碍技术进步。中国过去的折旧率比较低,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达20多年,现在,为适应新的形势,正在逐步提高折旧率,缩短更新周期。②要有足够的物质保证。既要有更新改造资金,又要有更新改造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