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终结(历史学)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
2.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3.经济基础: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及其实践活动。
5.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1894年底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彻底和清廷决裂,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2、1906年革命派发动萍浏醴起义;
3、1907年5月,秋瑾(浙江)和徐锡麟(安徽)联合发动起义;
4、1911年4月底,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武昌起义之前规模最大的起义。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辛亥革命的失败:
客观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两半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局限性一—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能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标志着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8月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通常认为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旧民主革命有一个交替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