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泌尿男性疾病2(中医学)
第三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一、病因病机
1.血流缓慢淤滞。肢体活动减少或活动受限,血流缓慢,凝血因子浓度增高,长期卧床,肌力降低,对血管壁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而诱发。
2.血管壁损伤。机械损伤如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置管,输注各种刺激性强的高渗性溶液。
3.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外伤、烧伤、心肌梗死、输血、肿瘤等导致高凝可诱发。
4.血管壁弹性降低。如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肢体水肿、心衰等也可诱发。
二、辨证治疗
(1)内治
①湿热蕴结证
证候:患肢肿胀、发热,皮肤发红、胀痛,喜冷恶热,或有条索状物;或微恶寒发热;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解毒通络。
②脉络瘀阻证
证候:患肢疼痛、肿胀、皮色红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③肝气郁结证
证候: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暖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2)外治
①初期可用消炎软膏或金黄膏外敷,每日换药 1 次。局部红肿渐消,可选用拔毒膏贴敷。
②后期可用熏洗疗法,方用当归尾 12g,白芷 9g,羌活 9g,独活 9g,桃仁 9g,红花 12g,海桐皮9g,威灵仙12g,生艾叶15g,生姜60g,水煎后熏洗。有活血通络、疏风散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