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学)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实施:
1.日本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独霸亚洲的大路政策奉行对外扩张方针。2.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3.华北事变,进一一步侵华。4.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日本战略进攻阶段的速战速决,相持阶段的以华制华。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国人民奋 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停止内战,--致对外
(三)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在这期间,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党根据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针对国民党不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一条单纯政府的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提出了关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以及持久战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引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广阔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坚定地依靠根据地人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些都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先进阵地。各根据地建立的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所实行的各项新民主主义政策,表明根据地已经开始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逐步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第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第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第三,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五)八路军新四军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也是抗日战争背景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他们在打击日伪军和抗击国民党顽军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不断发展壮大。
(六)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二)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基本经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