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陆九渊哲学思想(哲学)

安徽华图 | 2020-03-27 16:45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陆九渊哲学思想(哲学)

  1.陆九渊的“心即理”的观点

  ①实质含义:

  陆九渊提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的观点,本心自身即是道德原则的根源。因而在伦理生活的范围内,心即理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

  ②陆九渊又说“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本心是人天生的善良的道德意识,心即宇宙的思想,就是道德意识是最高的实体;心是世界的根本,世界就是论据这种道德意识而存在的,故而心即理。

  ③正是因为心即理的思想,人的内心便包含着一-切的理,理本在人心之中,心是第--性,“理’离不开心的,因而陆九渊反对朱熹格物穷理的求理于外的认识方法,而主张应发明本心,即先肯定自己仁义礼智的本心。理在心内,人们只要切己自反,去除物欲的蒙蔽,恢复本心的清明,便可得“理”,无须格物。

  2.“发明本心”的修养论

  发明本心:各种私欲、琐碎知识迷惑本心,首先应从公私、义利之辩入手,克除蔽障,不仅需要端坐瞑目,更重要是在于日常实践之中随时审查克制。

  存养本心:消极而言,使本心不被侵蚀;积极意义上,使本心成为主宰。

  3.朱陆之争(鹅湖之会)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①朱陆之争的中心问题是“性即理”与“心即理”之争。

  ②太极与无极的问题。

  ③二者争论的实质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尽性与穷理的分歧。

  ④为学之方

  陆九渊:先立其大

  朱熹:格物穷理

  实际上,不管朱陆之间有多大纷争,“心学"和“理学”都是唯心主义,他们的争论是儒学内部的争论,二者“心”与“理”的伦理内涵是一-致,他们的目的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