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经断复来(中医学)
一、病因病机
妇女49岁前后,肾气虚,天癸竭,太冲咏衰少,地道不通,故经水断绝。若素体气阴两虚,邪气内伏,致冲任不固,则可发生本病。常见的分型有气虚、阴虚、血热和血瘀。
1.气虚
素体中气不足,复加劳力过度,损伤中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致经断复来。
2.阴虚
早婚多产,阴血本亏,复加房事不节,更伤肾精,或老年忧思过度,耗损营阴,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断复来。
3.血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温燥之品,燥热内蕴,或感受热邪,或怒动肝火,火热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断复来:
4.血瘀
老年体虚,气血运行不畅,复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留冲任,新血误行,致经断复来。
二、辨证论治
本病有虚证、有实证,也有虚实夹杂之候,当以出血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证候综合分析,同肘参考各种检查结果,辨明证属良性或恶性。一般年龄愈大,出血时间愈长,反复发作,下腹部肿块增大速度快,伴腹水、恶病质体质或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增快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愈大。治疗首分良性恶性,良性者当以固摄冲任为大法,或补虚,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恶性病变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1.气虚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在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量较多,色淡质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中气下陷,冲任不固,故经水复来,血量较多,小腹空坠;气虚脾弱,生化之源不足,故流血色淡质稀;中气不足,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中阳不振,则面色觥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也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固冲止血。
2.阴虚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量不多,色鲜红,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夜睡不宁,咽干口燥,阴中干涩或灼热疼痛,皮肤或外阴瘙痒,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忧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水复来;阴虚血少,血为热灼,故量不多而色鲜红;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故两颧潮红;阴虚内热,虚火内扰心神,故五心烦热,夜睡不宁;阴虚津亏,故咽干口燥,大便燥结;肝经绕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外阴失养,故外阴瘙痒,阴中干涩,灼热疼痛;阴虚血燥,血虚生风,风动则痒,故皮肤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阴虚之象。
治疗法则:滋阴凉血,固冲止血。
3.血热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水复来;血被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热灼伤津,故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热毒灼伤胞脉,故带下色黄,有臭味。舌红,苔黄,脉弦滑,也为血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4.血瘀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色紫黯有块,量多少不一,小腹疼痛拒按,或胞中有症块,舌紫黯,脉弦涩或涩而有力。
证候分析: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故经水复来,血色紫黯有块,量多少不一;瘀阻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蓄于胞中,久则聚结成症,故胞中有块。舌紫黯,脉弦涩,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